中原人文历史
2019/05/31 09:15
东方今报记者 付雨涵/文图
在各类资源向中心城市加速集聚的趋势下,县域经济发展如何克服区位偏远、基础薄弱、要素相对不足等障碍,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5月30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牵手舞阳政府,成立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舞阳化工研究院,未来在产业规划、咨询指导、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技能培训等方面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助推结对帮扶县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现场】
高校政府牵手
开展“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行动
上午11点,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舞阳化工产业研究院揭牌暨产教融合交流活动在舞阳县正式启动,这既是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扶贫攻坚总体部署及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开展“校地结对帮扶”精准扶贫得重要行动,也是推动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举措。
记者了解到,未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将充分发挥在人才、科技、智力、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推动舞阳县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尤其是在推动校地帮扶工作,建立产教融合一体机制,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领头雁”培训、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及电子商务培训,文化支教及文化艺术合作方面,学校将给与重点帮扶和合作。
“打好脱贫攻坚战没有局外人。我们将以这次交流活动为契机,以化工产业研究院为平台,以帮扶工作框架协议为遵行,加大校地合作力度,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四清致辞中表示。
【帮扶】
老支书三次进城学习
搞项目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实效。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舞阳化工产业研究院的成功揭牌,是校地结对帮扶进一步深化的重要硕果。
去年6月,根据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总体部署,河南职业技术学院与舞阳县结成校地结对帮扶关系,一年时间内,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帮扶工作,来到现场的老支书何国明就是一位受益者。
“从去年6月以来,我参加了三次培训,致富带头人、新型职业农民、领头雁培优工程,真是开了眼界,开阔了思维。”舞阳县章化镇岭张村支部书记何国明说,他已经53岁了,只有初中学历,平时也没接触过技术,三次培训带给他的冲击前所未有,怀揣着村子脱贫的梦想,他大胆流转了300亩土地,开启了合作社,带领村子里的贫困户一起种植经济作物致富,“2018年村里贫困户的年收入远达不到3400元的标准,今年他们在合作社里工作,光日常工资都超过3600元了。我有信心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像何国明这样的事例多不胜举,李四清介绍,自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与舞阳县中等专业学校签订“3+2”联合办学协议,选拔其优秀学生到我院完成剩余两年专业技术学习,打通中职学生到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学历和技能的通道。社会培训方面,组织50名村级党组织书记开展“领头雁”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并对舞阳县80名“致富带头人”进行引领式教育培训。同时,为50名舞阳县农民培训插花和面点制作,增加职业技能。直接帮扶方面,出资近80万,给当地学校捐赠教学设备,购买扶贫企业优质农产品等。
【声音】
依托研究院平台
推动产教融合实现合作共赢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此次成立舞阳化工产业研究院,既是校地双方产教融合发展的重要平台和推动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也是助推地方“造血”功能完善的重要举措。
“我们将以研究院为平台,强化资源整合,推动产教融合发展,实现校地合作共赢。”李四清希望,学院发挥人才、科技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专家服务团队、技术咨询团队,开展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并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农村致富带头人以及普通农民开展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基层组织及致富能手的带动、示范作用,帮助农民提高职业技能,构建起脱贫长效机制,让舞阳县早日实现自身“供血”。同时他透露,研究院未来将携手更多的优秀企业,引入更多优质项目,为校地双方合作交流提供“智库”作用,也为学院更多参与舞阳脱贫攻坚提供“河职方案”。
舞阳县拥有大型盐矿,盐及化工产业较为知名。作为地方经济的“掌舵人”,漯河市委常委、舞阳县委书记李亦博对这次合作充满信心,“研究院是政学产研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平台,我相信研究院在推动舞阳盐及化工生产、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必将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可以提升化工企业的技术水平,还可以加强对化工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提升人员的素质,并能够推动更多的相关科研成果进入到我们有关研究化工企业中,同时通过政学产研的结合,能够拉长我们产业的链接,增加附加值,提高第二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占比,从而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大家都在聊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热点搜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