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和小米
2020/08/10 11:28
自闭症诊断有一条标准线,但自闭症谱系是一个范围,不同的自闭症患儿在社会交往障碍、交流能力异常、兴趣狭隘和刻板行为、智力受损上的表现并非单一性的,而是如光谱般在轻重程度上连续分布。
很多孩子去医院诊断时,会由于年龄小,症状表现不明显等因素,拿到疑似、边缘性的诊断。
这个模糊的诊断让许多家庭幻想破灭,也让不少家庭心存希望,或许不是呢?
找机构干预,追赶同龄的步伐?继续找医生诊断,等一个心安的结果?怎么做才是稳妥、正确的选择?
元元(化名)一家经历了这段纠结,做出了选择,也最终找到了方向——
01
一次会面
元元从大米和小米机构毕业2年,元元爸没想到还能再见到大米。
这次与大米在上海的会面,元元爸妈带上了已满4岁的元元。大米进门时,元元已经带着爸爸精心挑选的一盒茶叶迎上来:“姑姑,姑姑,我带礼物给你了!”
这让大米好不惊喜!赶紧迎上去,把元元手里的茶叶接过来,并坐到了元元身边的地板上:“来,我们一起打开礼物吧!”
在一起开礼物的过程中,大米和元元一起讨论,并做了各种提问,元元回答都很自然,当大米故意动作有所迟延的时候,元元察觉后,目光都能自然转到大米身上。
大米和元元爸爸妈妈讨论元元情况的时候,吩咐元元在旁边自己玩,他也可以表现非常乖,还会拿自己的巧克力糖果来和大米一起吃。
期间他的语言也很丰富,可以很自然使用人称代词:“这是我分给你的”。大米真没想到,2017年底刚来大米和小米训练时,那个不看、不应、不交流,特征典型的孩子,进步如此迅速,爸爸说,如今元元已经在幼儿园成功潜伏了一年。
但在元元爸心里,他从未给元元戴过自闭症的帽子,现在也并不觉得这顶帽子摘下了,“我们一直做的只是用合适的方法,找合适的机构,解决适合的问题。”
02
孩子有异常,他们做的一件事是
时间倒退到2017年,元元爸妈没想到,在外出差一周,回来就迎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之前他们一直陪在元元身边还没注意到,但把元元留给爷爷奶奶一周,一岁半的元元就暴露出了问题:不看人,不回应,语言还没出来,其他交流方式也没有……
一看这情况,元元爸妈立马提高了警觉度,上网一查,“跟自闭症太像了!每一条都对应得上。”元元爸看到这个答案后,当天就下载电子书做起了功课,“那几天睡得很少,3天看完了5本自闭症相关的书籍。”
连着学习了一周,对自闭症有了一定了解后,元元爸妈才带着元元去哈尔滨儿童医院。医院的评估结果显示元元确实符合自闭症的特征,但元元年龄小,医生没下确切的诊断书。
此刻的元元爸妈没有多想,放下了所有工作全身心地处理元元的问题,近半年里,他们飞遍各大城市,听了很多讲座,看了很多名医,有的确诊了,有的说属于灰色地带(自闭症与普通孩子之间)。
元元也去了机构,但上了二十来天后,已有自闭症干预知识储备的元元爸妈觉得不对,根据元元的年龄和需求,他更需要个性化的,以社交互动和游戏为主的干预,快乐的干预,绝非刻板地教认知、卡片。
03
为孩子找到适合的干预,进步加倍
2017年底,元元爸参加了大米和小米在上海举办了“我为你来”自闭症公益讲座,期间,他认识了大米,并有了第一次交流。
之后,他就决定带着元元去深圳大米和小米干预,那里正好有适合元元这个年龄段的早期丹佛模式(ESDM)。
“他的能力相对较高,干预后也提升很快。”即使元元从大米和小米毕业一年多,大米和小米ESDM督导老师柳一明依然记得这个孩子,“来的时候,他有少量的语言,可以玩一些游戏,也有一些眼神,但呼名反应、对指令的反应较弱,提要求、命名较少,社交、模仿能力也比较薄弱,在运动方面,会踮脚走路……”
元元的评估结果显示,自闭症特征较为明显,整体能力水平落后同龄人半年,主要短板在核心障碍方面(即社交)。
元元在大米和小米初次评估报告的部分内容
因此,柳老师给元元制定干预计划时,侧重于提升元元的社交能力,比如提升互联关注、眼神、游戏当中的合作轮流等等。
在具体的教学中,元元的治疗师王勇采用自然情景教学,他会更多地跟随元元,根据元元的喜好选择玩具,建立起游戏互动,然后再慢慢加入教学目标。每天3小时的干预中,元元会练习到20个左右的数据目标。
这样的课程模式让元元快速融入,各种新奇的玩法让他有很好的配合度,干预目标一个接着一个顺利进行。元元爸也感受到元元上课时很开心,有很好的专注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人情味的。”
几个月下来,元元进步很快,督导老师柳一明说:“期间,我们调整了3次目标,增加了很多干预项目。” 虽然中间元元也出现过固执地想做某项活动而逃避其他活动,但在督导和治疗师调整教学方式后,很快又能配合。
2018年7月,在大米和小米干预了半年之后,因为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元元爸决定暂停元元在大米和小米的干预。
临走时,元元爸征求了大米的意见,大米看了元元情况后,因为元元家远在长三角,大米鼓励他们一家早日回乡,回家做干预。在大米看来,当时的元元已经表现出了比较好的理解力,虽然眼神还比较慢比较少,不怎么关注不感兴趣的事物,但已经有了基础的等待和对人的关注。
大米一方面肯定了元元的干预非常有效,另一方面,她也认为元元仍然有需要训练的地方。她建议元元爸妈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要让元元做大量的生活体验;
多做轮流与竞争游戏;
注重生活规则的建立;
注重引导元元认知与解读他人的情绪;
在语言表达的丰富度上,特别注重请求、妥协等多样性的表达;
尝试找一个可以经常和元元玩的伙伴,带着ta和元元多做平行游戏、规则游戏,让元元更好地关注小朋友的互动。
即使上幼儿园,也要保留两个小时与元元进行以上一对一的游戏与活动……
离开大米和小米后,元元爸妈带着元元去了中山三院,邹小兵教授也把元元划入了自闭症谱系与正常孩子之间的灰色地带,也建议元元爸妈要把元元的干预重心放在社交上,少做桌面,多做分享和游戏。
从数据表中,可看出元元毕业时各领域能完成的项目较多
04
分工合作:爸爸把握方向,妈妈主攻实操
回家后,元元爸妈按照邹小兵与大米的建议给元元开始了家庭干预。
元元妈每天都会带着元元去小区找小朋友玩,从原本只会看别人玩到渐渐跟别人玩,元元一直在进步着。
后来,他们把元元送入春顺利幼儿园,并潜伏了下来,没有遭到过投诉与劝退。
据元元爸描述,现在的元元生活自理、沟通交流已经没问题,在人群中也察觉不出他的异样,但整体而言还是比同龄人弱一些,比如,有些我行我素,对情感的感知能力较弱,幼儿园老师也反馈集体指令也需要加强。
元元的进步与转变离不开元元爸妈的选择,也离不开他们一直以来不曾松懈的齐心协力的干预。
干预至今,元元爸已经看了100多本自闭症相关书籍,不断学习专业知识。
“在什么都做不了的时候,我们首先停止了打骂,预防情绪问题。”元元爸说,每当感觉元元有情绪爆发的端倪,他们都会尽量控制住,批评元元时,也会采用抱着元元的方式,让他感受到爸爸妈妈是在他和一起解决问题,而非指责。现在元元几乎没有任何情绪问题。
现为深圳诺德机构负责人的王勇至今记得,在大米和小米干预时,元元爸会时常询问治疗师设计课堂活动的想法、目的、游戏变化的逻辑,认真了解每个教学环节。
“长期以来我们发现,如果夫妻双方都齐心带娃,孩子的康复效果都不错。”柳老师也认为这对夫妻很同心,爸爸是干预的掌舵人,把握大方向,妈妈则努力学习专业知识。
05
“现在,我希望重点培养孩子这两个能力”
今年元元4岁了,到了新的成长节点,元元爸也决定退出保留在大米和小米的学位,在得知大米来上海出差后,他又带着元元过来见面。
元元目前在幼儿园与其他同学的相处还有一些不足,比如群体活动容易落单,也有点小脾气,比较固执,大米说:“曾经疑似自闭症的孩子不会变得毫无痕迹,但我希望家长看到,就算普通发育儿童,也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家长只需要继续加强弱点的改善,用欣赏和动态的眼光看待孩子的进步与其他长处就好!”
针对这些问题,大米做了交代:
1爸妈可以继续引导元元两三个孩子一起组织游戏,继续小团体小范围与其他孩子培养友谊和社交能力,这样才可能幼儿园学校里做得更好。
2相比较其他儿童,我们对这类孩子的终身教育方向更是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比如同情,怜悯,同理、利他、毅力、耐力意志等的教育。而且中国儿童普遍的问题也在此。
元元妈妈说:方向非常清晰!
元元一家回归到了普通家庭的生活轨道,他们希望元元以后简简单单,轻松快乐地生活就够了,现在除了让元元快乐享受童年,他们额外注重两个目标的培养:
爱上读书。或许某些特质会伴随元元很久,但元元爸认为阅读可以让人放松,找到安全感。
体验挫折。元元爸现在开始带着元元体验挫折,比如去买冰淇淋,第一家没有就带他去第二家,第二家没有就去第三家,最后可能在第四家买到了。借此,元元会知道失败后不用沮丧,可以继续尝试。
写在后面:
很多自闭症孩子家长看到元元这类孩子,都会说“这根本就不是自闭症吧。”
面对年龄小,很多医生给出疑似诊断的孩子,中山三院儿童发育中心主任邹小兵曾在接受大米采访时说过:
“孩子1岁、2岁医生没能诊断可能并不是没有表现,而是家长当时对孩子的社交要求不高(过低),问题表现不那么明显,后来才因为语言等各种表现被怀疑发现。其实很多家长后来回忆,可能孩子8个月10个月就有相关症状了。
对于疑似自闭症,在美国,有明确指引告诉医生怎么做。如果孩子的呼名反应、目光注视、手指指示等几个早期筛查没有通过,但是诊断标准又够不上(比如一岁半的孩子,由于动作发育等指标还没发育到一定程度,他的刻板行为是可以不出现的),欧美和我国的医生共同认为应该不要等待,马上开始早期干预。
自闭症的干预也并不是打针吃药,而是正常教育的加强版,是一种在情感、社交方面的强调而已。这些训练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事实上这样的做法也可能会让一部分疑似的孩子扭转了继续朝着ASD方向发展的可能性,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的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证明支持。
相反,如果我们发现了ta可疑而不去帮助ta,结果可能使很多孩子半年、一两年以后确诊为自闭症,我们已经错过了ta的最佳干预期。”
大米和小米深圳诺德校区
在具体的干预中,深圳诺德机构的负责人王勇也告诉我们,从2016年开业至今,大米和小米深圳诺德机构已经毕业了近200个孩子1岁半到两岁多就开始干预的子孩子,q其中很多已经进入了幼儿园。在他接手的数十个个案中,也有像元元一样程度较轻,或者医院只给了疑似诊断的孩子。
这些孩子一般都是家长察觉出孩子能力滞后才来寻求机构的干预,而大米和小米所做不是与家长纠结孩子是与不是,而是会通过专业而系统的评估,找到孩子有明显差异的领域,再给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尽快给孩子训练提升。
王勇说,“不管是父母和老师,绝不会抓着明明没有问题的孩子干预,也不放任需要帮助的孩子不管。”
早干预,早受益!
-END-
采写 | 当当 春桃 图片 | 大米和小米 包图网
编辑 | 当当 主编 | 潘采夫
大家都在聊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热点搜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