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纯净心灵的守护天使——家长应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川渝本地消息

2023/02/26 22:15

隆昌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儿童青少年时期

是心理健康问题高发期,

面对常见的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该如何关注了解?

遇到孩子心理健康问题

家长该怎么办?

一起来了解~

孩子心理问题需要重视

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面临的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的选择、学习等方面的压力都远远大于过去,发生精神心理问题的机率也大大增加。青少年常见的精神障碍有多种,比如睡眠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抽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游戏成瘾、抑郁症、强迫症、厌食症、精神分裂症等等。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关乎一个家庭,更关系到一个社会的未来发展。我们必须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投以更多的关注,帮助儿童青少年掌握心理健康相关知识,提升心理调适能力;协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处理碰到的情绪问题;共同创造更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

如何避免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预防和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必须采取家庭、学校和社会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1.和孩子保持亲密关系

如今不少父母有一个误区,就是太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却忘记和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其实,在保持良好关系基础上的教育才有意义。心理专家主张“关系大于教育,关系先于教育”,如果发现孩子有问题,先改善亲子关系。

孩子对父母和自己的亲密关系不满意,所以会逆反,比如父母要他好好读书,越说他越不读。只有和孩子结成彼此非常信赖的共情关系,父母的引导才会顺利地实现。

2.不要和“别人家的孩子”过分攀比

孩子的年龄和心智有其年龄段的特点,不要过分强调一致性,父母和老师不要总拿孩子之间硬性地比较,而要鼓励自己的孩子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3. 用“情”打动孩子胜过用“理”

做父母的是将“情”放在第一位,还是将“理”放在第一位。家庭是应该讲“情”而不是只讲“理”的地方,特别是对于正处在青春逆反期孩子的教育。

4.宽容约束要平衡,允许孩子适当犯错

家长和老师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过分宽容会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破坏亲子和师生关系。孩子的快乐性格不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宽容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并不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基础从鼓励与表扬开始。

青少年的自尊心往往都很强,如果只因为孩子获得好成绩而夸奖孩子,会让孩子觉得取得好成绩才是好孩子,而好成绩往往不是完全可以由孩子的努力来控制的,所以孩子会更容易不安。如果能看到孩子的努力,夸奖他做事情的过程,往往会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努力做事。

同时,老师和家长要允许孩子犯每个年龄可以犯的错误,这是心理医生在临床中慢慢总结出来的,犯这种错误的结果往往是好的。那些看起来很傻的错误是孩子成长的资源,而不是障碍。孩子没有经历过痛苦,就容易被痛苦打倒,经历了才能学会管理和释放情绪。

5.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

孩子的心思是在和孩子的交流中体察到的。家庭应该是孩子尽情表达自我的地方,家长把表达的机会多留给孩子,让孩子敞开心扉,尽情表达自己,不做过多评判。当孩子说话时,倾听是最美好、最温馨的举动。

想让孩子对我们没有戒备,老师家长平时需要多把目光聚集在孩子身上,多问自己这些问题:

我知道孩子在想什么吗?

孩子害怕什么?

我有没有过度反应?

我了解孩子的社交圈子吗?

我有没有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

6.让孩子多亲近大自然,多参与实践活动

要鼓励孩子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放学后让孩子在开放的空间里尽情地舒展身心,休息日让孩子在蓝天下、草地上晒太阳,亲近大自然。

鼓励孩子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体验不同的学校角色、家庭角色、社会角色,体验多姿多彩的生活,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常磨练,通过积极克服活动中的困难,进行自我约束、自我调节、自我教育,培养孩子的完善人格。其次才是我们的孩子,即亲子关系。在一个充满爱的家庭中成长,耳濡目染,静水流深。父母基本情绪稳定,性格良好,亲子关系自然不会差。

哪些异常信号是孩子在求救,家长要知道

青少年本身处于叛逆期,学业压力、亲子矛盾等易引发一些心理问题。学校和家庭如果没有及时引导,反而采取了偏激的教育方式,则更容易适得其反。搜索信息、网络宣泄、情绪反常、悲观倾向、兴趣降低、近期频繁遇到重大危机、整理东西、长期高压,如果青少年身上出现这样的信号,可能是在发出求救。

抑郁症的核心症状有三个: 一是情绪的低落,二是兴趣的减退,三是体力精力的下降;附加症状是通常会在抑郁症患者身上出现的情况,如自我评价低、对未来无望、自责自罪、食欲异常、睡眠障碍等。诊断抑郁症的一个基本底线是有两条核心症状和两条附加症状,而如果是三条核心症状加上附加症状,那就是重度抑郁的表现了。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老师家长怎么做

01

跟孩子的朋友、同学了解孩子最近的心理状态,是否发生了什么事情导致孩子出现情绪的异常反应。

02

主动跟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内心状态,鼓励孩子表达内心的感受,可以询问孩子是否需要父母和老师的帮助。

03

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也可以跟专业心理老师交流孩子的情况,请求心理老师及学校的帮助。

04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要理性地接受:“孩子是真的病了!”它像躯体疾病一样,需要积极治疗,要积极地帮助孩子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让我们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愿每个孩子都能

被看见、被理解、被关爱、

健康成长!

政务电话公开栏

入学招生、学籍管理:0832-3900526

高考、成考、自考:0832-3923082

收费政策:0832-3900520

学生资助:0832-3990013

隆桥心语:0832-3990000

教师招聘、调动:0832-3900635

教师资格认定:0832-3900523

投诉举报电话:0832-3900519

驻局纪检监察组:0832-3937859

点个赞,鼓励一下再走呗!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