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解锁传统文化新体验,在笔墨宫坊感受“造物之功”的神奇

文汇网

2023/03/18 23:09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3月18日下午,非遗体验新空间笔墨宫坊正式在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1300号开馆。这是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技艺的探索实践,它将非遗+文博、非遗+旅游、非遗+研学、非遗+文创、非遗+科技结合起来,全新打造“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经上海市旅游资源开发质量评定委员会评审,笔墨宫坊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笔墨宫坊”拥有“周虎臣毛笔制作技艺”、“曹素功墨锭制作技艺”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设有“非遗手作坊”、“墨模宝库”、“笔墨文博区”、“艺术交流中心”、“文创空间”“大师工作室”、“休闲互动吧”等区域。以手作坊为例,在这里可以亲身感受到“造物之功”的神奇与伟大。游客能透过透明玻璃窗近距离观赏“曹素功制墨”“周虎臣制笔”的生产流程,直观感受“点烟”“制墨”“翻晾”“描金”“制笔”等重要生产环节。游客们还能化身匠人,亲手制作一锭属于自己的墨,在墨面上绘出喜爱的文字与图形,也可以走进墨模宝藏间,学习拓片技艺,鉴赏文字、图形探索文物背后的故事与秘密。

在“历史长卷馆”,皇家笔墨、名家笔墨、红色笔墨、书画笔墨等文物,以及镇馆之宝“最大的如意墨”和“最长的狼毫笔”让人一饱眼福。

“文创互动吧”包含文创商品、体验互动、亲子休闲等板块,游玩结束后,游客们在互动吧里可体验生活中的笔墨元素,点一杯“曹素功”黑咖啡,配上一条“紫玉光墨锭”巧克力,临一副帖,抄一遍经,享受慢生活。

笔墨宫坊的前身笔墨博物馆建于2008年,以上海著名老字号“周虎臣”“曹素功”的历史发展为主线,叙述了上海以及中国制笔造墨的工艺史、风格史的演进,展示了笔和墨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的悠远、博鸿和辉煌。2022年整体搬迁至军工路并扩大展陈面积,融入手作体验与智慧展陈手法,更名“笔墨宫坊”,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周虎臣制笔绵延至今300多年,传承十多代,被列为清代中国“四大名笔”之首。伴随着海派书画的共同发展,周虎臣与上海著名的海派书画家不断融合、创新,把毛笔性能与书画风格完美结合,在制笔技艺上兼容并蓄吸取各家之长,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和工艺的“海派毛笔制作技艺”,成为全国领先的制笔品。

曹素功制墨名列清代“四大名墨”之首,传绵十五代,享誉国内外。它与海派书画同步发展,独创了海派书画墨的技艺特色,主要表现为名家设计和名家定制两大特点。其墨品的设计出自名家之手,钱慧安、任伯年、吴昌硕、王一亭、郭沫若等众多书画家都为曹素功制墨进行绘稿,使制墨的艺术水准不断提高。

上海周虎臣曹素功笔墨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思豪介绍,笔墨宫坊将在弘扬传统文化和传承非遗技艺的基础上,与多个平台和伙伴展开合作,协调和组织非遗、书法、文化、旅游、文创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和老师,打造各种丰富多彩的互动游学项目。这些项目将带来全方位的文化体验,让大家深度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

“笔墨宫坊”今年入选了首批“社会大美育课堂”。业内人士认为,非遗保留着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延续着民族的生命记忆、蕴藏着民族文化根源;与研学结合起来,既可促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又可发挥非遗与研学的育人价值,让更多人学习、了解非遗文化,使非遗变得更加触手可及。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也是旅游业的重要资源。笔墨宫坊的建成开馆为传统文化旅游目的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全国范围内的非遗与旅游融合提供有益参考,有望成为弘扬传统文化、对话世界的新平台。

作者:李婷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黄启哲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非遗 #上海市 #书画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