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人才动能 助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表彰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议经验材料摘编

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2023/03/30 16:42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新时代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3月28日至29日,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表彰暨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议在河南省郑州市召开。会议表彰了全国养老服务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号召全国养老服务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向先进典型学习。会上,江苏省、江西省、四川省成都市、浙江省嘉兴市等地介绍了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经验,干货满满、成效显著,值得全国养老服务工作者学习借鉴。本期《养老周刊》摘编了部分地区的经验材料,以飨读者。

系统施策 创新举措

夯实“苏适养老”人才基础

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是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强基工程”。江苏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目标要求,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到养老服务工作突出位置,为构建供给高质量、普惠高水平、享老高品质的“苏适养老”服务体系夯实基础、积蓄动能。

高位推动

厚植“苏适养老”人才成长沃土

聚焦保障待遇、职业荣誉、社会认同等关键因素,完善政策措施,营造养老服务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明确政策待遇。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对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养老护理员,给予500元—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岗位补贴;对在省内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岗位工作满5年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给予一次性入职奖励,最高标准达到每人6万元。全省6个设区市建立月度养老护理员岗位津贴制度。“十四五”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养老服务人才津补贴4626万元,惠及1.5万余名养老服务人员。

改善从业环境。将养老护理员和养老服务管理人员纳入城市积分、准入落户政策范围,让养老服务人才引得来、留得住。健全保险保障,将机构人员上下班途中和工作意外情形纳入养老服务机构综合责任险理赔范围。深化人文关怀,有条件的地区为疫情期间封闭在院的养老护理员家庭提供老年人和子女看护照料服务,切实解除养老护理员后顾之忧。

提升社会认同。联合省委宣传部选树100名“最美养老护理员”,向全社会展示江苏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风采和良好形象。注重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政治待遇,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李银江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南通市常青乐龄护理院李楠楠当选十三届、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三位一体

创新“苏适养老”人才培养模式

统筹采取学历教育、在职培训、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打造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实效。

加强学历教育。民政部与省政府建立部省合作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培养项目,省民政厅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共建全国首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养老服务与管理学院,打造人才培养基地、实习实训基地、政策研究基地、示范引领高地。2021年—2022年共招收本科生339人、研究生45人。支持各类院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养老服务高层次专业化人才,共有89所高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在校生3.23万人。

加强职业培训。省政府2022年、2023年分别将“培训5万人次养老护理员”“开展失能老年人家庭成员照护培训5000人次”纳入民生实事。省民政厅印发《江苏省养老护理员培训大纲(试行)》,明确培训经费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资金中列支保障。开发在线培训小程序,组织录制一批理论和实操精品课程,近三年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37.2万人次。

加强实习实训。深化养老服务领域产教融合,培育养老服务产教融合型企业12家,其中1家入选国家产教融合型企业目录。省级评定24家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并给予1413.6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形成示范激励效应。

多措并举

激发“苏适养老”人才发展活力

深化改革创新,通过推进技能等级认定、组织技能竞赛、加强职业规范建设等,鼓励引导养老服务人才自觉学习,不断提高服务能力。

推进技能等级认定。鼓励养老护理员进行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实施与认定等级挂钩的待遇薪酬政策。“十四五”以来,全省共有养老护理员技能等级认定机构46家,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人员达到8.4万人。举办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评员培训,提升认定质量。推广“物业+养老”“家政+养老”“护理+养老”,鼓励执业护士、家政服务员、健康管理师等取证入职养老护理行业。

开展技能竞赛交流。2021年,举办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圆满承办首届全国养老护理职业技能大赛决赛,以赛促训、以赛促学。2022年,举办首届全省养老服务机构老年人营养餐大赛,推动提升助餐服务水平,取得广泛社会影响。

提升人才职业素养。新修订的《江苏省养老服务条例》明确规定,“加强对养老服务人员的管理和职业道德教育”。制定《养老服务人员职业规范》《江苏省养老服务市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名单管理实施办法》,加强正向引导与反向惩戒,净化养老服务环境,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供稿:江苏省民政厅)

综合施策 精准发力

加快补齐赣鄱养老服务人才短板

为深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江西省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加快补齐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短板,为全省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坚持多措并举扩总量

强化法规政策支撑。省人大常委会颁布《江西省养老服务条例》,就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列专章作出规定。省委、省政府出台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等文件,省直有关部门出台加快养老服务业人才培训、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等政策,切实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政策保障。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全省初步建立以职业教育为主体,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相衔接,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体系。省民政厅在办好江西省民政学校的基础上,抓紧筹建江西管理职业学院,努力打造以养老服务为主要特色的高职院校。

广泛吸纳人才就业。挖掘养老服务领域就业岗位,充分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全省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达3万余人。支持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三年来累计培训专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3200人。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专业医护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广泛培育为老服务志愿者队伍。

突出职业技能强素质

打牢职业培训基础。创建命名省级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实训基地12家,组织编写《江西省养老护理员培训教材(2020版)》,免费配发全省养老服务机构。拍摄养老护理实操培训视频57个,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护理员和有需求的家庭照护者在线学习使用。省民政厅先后举办3期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班,每期培训时长达到30天以上。

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省政府将养老服务人才职业技能培训纳入民生实事工程,省民政厅等部门联合实施养老服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计划,累计培训8.35万人次。省人社厅将养老护理员纳入重点产业职业培训需求指导目录,对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培训补贴标准上浮20%。省级层面每三年对全省养老院院长轮训一遍;市、县民政部门逐级对养老服务机构其他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进行相应培训。

搭建技能比武擂台。自2021年起,连续三年将全省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列入省“振兴杯”职业技能大赛赛项,对获得前三名的选手授予“江西省技术能手”称号,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技能等级晋升等待遇。各市(县)及养老服务机构通过层层培训、层层比武方式选拔参赛选手。

推进技能等级认定。鼓励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机构人员参与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对新取得不同等级证书的养老护理员,给予500元—5000元不等的一次性岗位补贴。

健全激励机制增活力

改革公办养老机构人事编制制度。深化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每个乡镇敬老院核定院长、会计事业编制共2名,在过去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基础上,对新空缺的管理岗位实行“定编定岗定人”,列入正式事业编制。健全公办养老机构绩效考核和激励制度,考核结果与薪酬待遇挂钩。

健全养老护理员入职补贴政策。对非事业编制人员,在养老服务机构专职从事养老护理工作连续满3年的本科及以上、专科(高职)、中职毕业生,分别给予不低于2万元、1.5万元、1万元的一次性入职补贴。

开展“最美”学习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广泛选树养老服务领域先进典型,2021年、2022年共评选全省“最美养老院院长”31名、“最美养老护理员”100名,广泛宣传先进典型事迹,不断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尊崇感。(供稿:江西省民政厅)

夯实人才队伍建设基础

助力蓉城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养老服务是关系民生福祉的大事。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民政部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部署,以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揽,实施养老服务“人才优先”等一揽子政策,提升养老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和管理服务水平。

加强“三个联动”,多渠道扩大养老服务人才队伍规模。加强“校企联动”,建立校企养老服务人才双向培养机制,在17所院校设置老年康复、老年护理、老年服务管理等专业,“订单式”培育养老服务人才;依托品牌养老服务机构设立实训基地22个,每年培训3.6万人次。加强“政策联动”,规范公办养老机构人员配比,根据自理、半失能、失能三个等级,按照不低于1∶10、1∶6、1∶3的比例配备养老护理员;建立社工引领志愿者机制,每千名老年人配备社会工作者2人,全市现有老年社工6700余人、老年志愿者30余万人。加强“部门联动”,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为契机,民政、医保联合组织就业培训,6300余名低收入人员在养老护理岗位实现就业,新增经办、照护、回访等养老服务就业岗位近2万个。

推进“三个合作”,多层次加强养老服务人才专业技能培训。推进省市合作,实施“百千万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品牌项目,建立11个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开设养老管理人才研修、养老院长能力提升、护理骨干培优等多个班次,2022年,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2万余人次,培训养老机构院长及其他管理人员、养老顾问、失能失智老年人家庭照护者2958人。推进区域合作,加强成渝地区养老服务协同发展,主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暨成都都市圈养老机构院长能力提升培训;创设“成都平原经济区养老服务骨干培训”品牌,将德阳、眉山、资阳等市养老服务骨干纳入免费培训计划。推进国际合作,实施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编制“深化中日医疗和养老服务合作”等专项规划;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依托日本贸易振兴机构成都代表处,以线上洽谈会方式,学习借鉴日本认知症照护、养老机构传染病防治等养老服务管理先进经验。

落实“五项制度”,多途径完善养老服务人才激励褒扬机制。落实竞赛奖励制度,从2020年起,连续三年举办成都市养老服务技能竞赛,授予第一名选手“成都市技术能手”称号和“成都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为获得前三名的选手分别颁发金、银、铜牌奖章;同时,对获得市级、省级、国家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竞赛奖项的,按获奖等次给予5000元到25000元不等的奖励。落实从业奖励制度,以市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养老服务人才奖励政策,对在同一机构连续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3年并与养老机构签订劳动合同或劳务派遣协议,且参加社会保险、仍从事该工作的人员一次性发放3000元从业奖励,已累计发放200余万元。落实岗位补贴制度,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返乡农民工、征地拆迁家属就业的养老机构发放岗位补助;针对2022年养老服务机构长时间封闭管理,向非事业编制的一线养老护理员发放一次性岗位补贴949万元。落实稳岗补贴制度,2023年年初,向全市486家养老机构从业人员发放一次性稳岗补贴2700万元;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认定后持证书即可申领初级工1000元、中级工1500元、高级工2000元的补贴。落实褒扬激励制度,从2020年起,连续举办三届成都市“最美养老机构院长”“十佳养老护理员”评选活动,对获奖的优秀养老护理员开通积分落户“直通车”;通过广泛宣传获奖人员的优秀事迹,发挥榜样作用,有效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社会认同感和职业荣誉感。(供稿:四川省成都市人民政府)

破解“三低”难题

推动禾城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迈上新台阶

养老服务人才素质是决定养老服务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衡量一个地区养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聚焦破解专业技能低、工资收入低、社会认同度低等现实难题,推动建设一支年龄结构优、专业技能强、综合素质好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全市养老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目前,全市有4977名从事养老护理服务人员,其中2845人持有各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占比达57.16%。

聚焦服务质量,破解“专业技能低”难题。发展专业学历教育,支持7所高、中职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重点培养老年康复、护理、营养、心理、社会工作等方面专业人才;市财政按照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学生每学年10个月生活补助;推广“1+X”老年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探索“学历教育+职业培训+实习实训”三位一体养老服务人才培育模式;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实现教学培养与就业用人的有效衔接。创新技能培训模式,采取“集中授课”“送学上门”“领军人才+团队”“在线教学”等多元模式,定期举办养老服务骨干、养老护理师资、养老院院长等不同类型培训班;嘉善县在全省率先建立11个养老护理领军人才工作室,每年每人带培10名以上中、高级以上技能等级的养老护理员;推进养老护理知识技能进机构、进社区、进家庭,每年组织养老护理员、家庭照护者培训超过1.2万人次。2022年,全市新增高级工、技师等级的养老护理员147人。推动职业技能提升,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康养职业技能培训计划、“金蓝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和“救在身边·安老护老”专项行动,对按规定学时参加培训的人员,给予技能培训补贴。

聚焦队伍稳定,破解“工资收入低”难题。多措并举提升养老服务人才的薪酬待遇,让更多年轻有活力的专业人员“愿意来、留得下”。提高财政补贴,鼓励引导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对本科及大、中专毕业生入职养老服务机构的,分别给予5万元、4万元、3万元的入职奖励;对直接从事养老服务与管理的人员,根据技能等级给予每人每月200元—800元不等的特殊岗位津贴。改革体制机制,改变传统运营管理模式,建立灵活用工和薪酬管理机制;定期发布养老护理员工资指导价,建立与服务质量、职业技能等级、工作年限挂钩的“技能津贴+岗位补贴+专项奖补”激励制度;引导企业性质的养老服务机构建立高技能人才津贴制度,指导标准为高级工500元/月、技师800元/月、高级技师1200元/月、特级技师2000元/月。拓宽收入渠道,探索养老机构护理员“8小时外”创收机制,鼓励有意愿的养老护理员利用工休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实现居家养老品质和养老护理员收入的“双提升”,以嘉善县为例,养老护理员年均薪酬从7万元提高至10万元,2022年最高的达到12万元。

聚焦地位提升,破解“社会认同度低”难题。加大养老服务人才典型培育和宣传力度,提高养老服务人才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营造良好职业发展环境。选树先进典型,将养老服务人才纳入“最美嘉兴人”系列评比,累计选树“最美养老院院长”14人、“最美养老护理员”60人、“最美养老抗疫先锋”49人、“最美养老服务工作者”40人,另有14人获评全省“优秀养老护理员”,对先进典型进行多渠道宣传报道,进一步扩大宣传效果和社会影响力。搭建展示平台,将养老护理员纳入全市职业技能竞赛暨百万职工技能大比武活动一类竞赛,定期邀请国家级、省级竞赛裁判、教练进行专业辅导,对前3名获奖者授予“嘉兴市技术能手”等称号,颁发相应等级证书,分别给予10000元、5000元、3000元的资金奖励。打造工匠品牌,选拔“新时代嘉兴工匠”养老护理员,鼓励广大养老护理员走技能成才之路;对符合条件的技能大师工作室给予每家5万元开办经费补助,考核优秀的再给予3万元奖励;对培育认定的嘉兴市首席技师,给予3万元奖励。2021年以来,已培育“浙江青年工匠”养老护理员3名、“嘉兴市首席技师”养老护理员3名。(供稿: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

来源| 2023年3月30日《中国社会报》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