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二阳”再上热搜,哪些人应重点关注?世卫“新决定”怎么看?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大城小事一起聊

2023/05/09 02:26

新冠又上热搜,我们会不会二阳?

近日,有关新冠“二次感染”相关话题冲上热搜,在五一假期大规模人员流动下,会加速“二次感染”吗?面对可能的新一波感染,哪些人需特别警惕?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此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研判“五一”期间疫情走势。

1.全国疫情总体保持平稳态势,要继续按照“乙类乙管”要求落实防控措施。

2.短期内出现规模性疫情可能性小。近期,各地疫情处于局部零星散发状态,个别地区疫情有小幅上升迹象。

3.本土病例中XBB变异株占比增长明显。从总体上看,我国本土病例仍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从动态看,XBB及亚分支增长较快。

新变异株XBB流行情况如何?

截至4月18日,全球至少有33个国家或地区报告了XBB.1.16变异株3647例,主要来自印度(63.4%)、美国(10.9%)和新加坡(6.9%)。3月以来印度报告的序列中XBB.1.16占比增长迅速,目前已成为印度主要流行株。美国目前流行的变异株中仍以XBB.1.5为主,但XBB.1.16和XBB.1.9.1近期占比均上升。

本土病例中XBB变异株占比增长明显,从总体上看,我国本土病例仍以BA.5.2和BF.7及其亚分支为主。从动态看,XBB及亚分支增长较快,近期,输入性病例中XBB变异株已占绝对优势,本土病例中XBB变异株占比增长明显。截至4月22日,我国已经在本土病例中监测到57例XBB.1.16及其亚分支病例,仍维持极低水平,还未形成传播优势。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目前证据显示,XBB.1.16的全球流行风险低于XBB.1.5和其他正在流行的变异株。

哪些人群更容易“二次感染”?

专家研判认为,当前的感染者主要集中在上一波未被感染的人群、免疫水平已经下降的人群和存在免疫缺陷的人群。

专家分析,从当前流行的新冠毒株来看,二次感染的可能性较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近日一场学会会议上表示,当前感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在上一波疫情中感染过的人免疫力逐渐衰减;二是在上一波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疫情中被感染。根据监测数据,目前我国很多新冠感染者的情况都是后者。

出行可以,但需做好防护

目前来看,五一假期人员流动的增加最多造成疫情的小幅上升,国内目前不存在新冠大规模流行的土壤或条件,可以安心出行,但有必要做好相关防护。

1.要密切关注目的地传染病疫情形势,要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护准备工作。除了防范新冠感染,还要防范甲流等其他传染病。

2.要加强出行以及旅途中自我健康监测,避免带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在密闭的公共场所,比如飞机、地铁、长途车等场所,戴好口罩。坚持勤洗手等卫生习惯。

3.药品方面,备上一些常用的解热镇痛、祛痰镇咳药、感冒类药物即可。

面对可能的“二阳”,脆弱人群要接种疫苗

国际和国内的数据均显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中未感染的人在第二波感染来临时感染的风险较高。而对于二次感染,大约60岁及以上的人和未接种疫苗的人感染风险较高。

此前,世界卫生组织免疫战略咨询专家组修订了优先使用新冠疫苗的路线图,6个月至17岁的健康儿童和青少年为低优先级人群,专家组建议各国依据具体情况考虑是否为他们接种新冠疫苗;老年人、患有严重合并症(如糖尿病和心脏病)的年轻人、免疫力低下的人、孕妇和一线卫生工作者为高优先级群体,应在最后一次接种后6个月或12个月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

同时,国家卫生健康委官网此前公布《关于印发应对近期新冠病毒感染疫情疫苗接种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了我国在经历大范围感染之后的疫苗接种策略。方案提出,现阶段疫苗接种的重点是针对不同目标人群补齐免疫水平差距,进一步降低重症和死亡风险。

张文宏表示,6个月后如果再打疫苗,抗体水平就又开始变高,从而防止感染;抗体水平调高以后,免疫系统更加容易重新被唤醒,从而显著降低感染风险。

世卫组织昨晚发布“ 新决定 ”

世界卫生组织2023年5月5日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年多前,当地时间2020年1月30日,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世卫组织依照《国际卫生条例》所能发布的最高级别预警。

新冠大流行迎来转折点。本次决定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将给我国以及全球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新华社记者采访国家卫生健康委疫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副主任施国庆,第一时间作出解读。

世卫组织决定表明目前可以有效控制新冠疫情危害

问: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基于哪些方面考虑?

梁万年:我认为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第一,从当前流行态势来看,全球报告的新冠病毒感染人数、住院人数和ICU住院人数、病亡人数都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第二,新冠病毒虽然持续变异,但变异株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第三,全球来看,通过人群的自然感染和疫苗接种,已经建立比较良好的人群免疫屏障。

第四,3年多来,各国加强医疗救助体系和公共卫生体系的能力建设,包括人力资源、防护设备、药品等多方面能力都在加强。

综合这些要素来看,人类抵抗力与病毒之间已经取得一个较平衡的状态,也达到了《国际卫生条例》关于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要求。当然,结束“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疫情危害就彻底没有,而是表明以人类目前的能力,可以有效控制这种危害。

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等限制将进一步减少

问:世卫组织这一决定,将在全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于我国意味着什么?

梁万年:对于跨国交通、贸易、旅行的一些限制,将进一步减少甚至消除,这应该是最大的影响。我国的国际交往包括贸易、旅游、学术交流等,都有望减少此前因部分疫情防控措施带来的不便。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就对新冠疫情放任不管。只要疫情危害仍然存在,我们就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继续和全球各国紧密团结,共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措施,保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

施国庆:世卫组织宣布新冠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不意味着新冠病毒流行的结束,我们仍处在新冠病毒的一个流行进程中,还要继续做好相关防控工作。

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问:下一步,我国将如何应对新冠疫情?

梁万年:有几个方面工作还需要继续坚持。一是坚持有效地监测新冠病毒变异情况和疫情的发生发展情况,同时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二是对一些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继续加强疫苗接种。三是继续强化临床救治能力特别是重症的救治能力。四是呼吁大家保持已经养成的一些良好卫生习惯。

施国庆:我国已经建立了多渠道的监测预警体系,在城市社区、哨点医院、重点场所、城市污水等进行监测,不断观察疫情变化,及时做好风险研判。如果发现聚集性疫情,立刻启动现场调查。

我们要继续做好监测预警,掌握疫情流行趋势。同时,要加强健康教育和风险沟通,科学看待疫情,保持良好心态。

世卫重磅宣布,张文宏凌晨发声

张文宏5月6日通过其微博发文:

搭乘深夜航班MU5165 在夜间23点45分落地,打开微信,第一条跳出来的消息就是世卫组织宣布新冠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

匆匆从熟悉的北京首都机场2号航站楼出来,行李大厅熙熙攘攘,没有任何人理你,没有人测体温,也没有健康码,恍惚间似乎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正常的感觉特别好。

三年多时间我们的新闻中总是会有新冠的消息。办公室的疫情地图每日都在告诉今天的发热病人数量,新冠检测阳性数量,还有病毒亚型,城市地下水监测的病毒拷贝数。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医务工作者,抑或政府官员,似乎都在担心正常的日子会回去,担心刚刚活跃的经济复苏会被打断。

这次五一劳动节,全国人民大旅行,从上海城市进出的流动数据都已经高于2019年的五一劳动节。我们担心的医院急诊发热就诊病人比例虽略有上升,但仍远低于甲流流行期间的发热就诊比例。城市污水中病毒含量虽略有回升,但仍然处于极低水平。监测中国的新冠病毒亚型也已经逐渐和国际流行的病毒亚型趋同,都是以XBB为主,并且严重程度对医疗没有造成压力。

病毒还会存在,大流行已经过去。就疫情而言,全球已经同此冷暖。

从机场出来的一刹那,深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一切都已经发生。所有经过的一切,都会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让我们暂时道别,加快投入到正常的工作生活中去,无论生活是艰难还是容易,只要我们不退场,终会看到我们期待的未来。

来 源: 新网、新华网

编 辑:赵 鑫

审 核:钟情重

投稿邮箱:zsxrmtzx@163.com

登录“钟山融媒”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疫情 #本土病例 #变异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