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服务“放心办”、养老服务“极简办”......一起来了解——

京津冀消息通

2023/05/17 05:04

5月16日,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举行“智慧民政”媒体通气会,就殡葬服务“放心办”、社会救助“集成办”、养老服务“极简办”等进行了介绍,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Q

殡葬服务领域的“放心办”具体有哪些?市民如何知晓和操作?

A

为了更好地满足逝者殡仪服务需求,维护逝者亲属的合法权益,民政部门所推出的殡葬领域“放心办”服务,核心主旨就是引导群众自觉选择正规殡仪服务,让逝者亲属“办得放心”。当身边有亲朋故去时,应先在卫健部门开具死亡证明,随后第一时间联系殡仪馆进行殡仪服务预约,殡仪服务预约方式有以下三种:

电话预约

逝者亲属可以直接拨打全市12家殡仪馆业务洽谈电话,各殡仪馆联系电话和地址可在北京市民政局官网 “北京市殡葬服务机构”专栏查询。

网上预约

逝者亲属可登录北京市民政局官网,进入 “政务服务”模板中的 “个人办事”栏目,点击进入 “殡葬服务预约”,即可线上填写预约信息、上传死亡证明等材料。

逝者亲属也可以登录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点击 “掌上服务”,进入 “殡葬服务预约”栏目,即可线上填写预约信息、上传死亡证明等材料。

殡仪馆收到逝者亲属预约申请后,将及时审核网上预约信息,给逝者亲属回电确认预约相关事项,按照约定时间调度殡仪车辆接运逝者遗体。

现场预约

逝者亲属也可直接到各殡仪馆预约殡仪服务业务。

殡葬服务收费按照公益性原则,本市将满足逝者基本殡葬需求的9类殡葬服务收费纳入《北京市定价目录》,包括遗体接运费、存放冷藏费、火化费、骨灰存放费(民政部门提供的除墓地外的骨灰存放服务)、有偿服务公墓墓穴租赁费、管理费、遗体整容、遗体防腐、吊唁设施及设备租赁费,实行全市统一定价。同时要求殡葬服务机构在服务场所显著位置公示服务项目、收费标准、文件依据等内容,广泛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

殡葬服务办理流程包括体接运、遗体存放、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或安葬等5个环节,具体相关流程,市民可以登录“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查阅(北京市殡葬服务指南) 。同时,为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对选择骨灰海葬、自然葬的本市户籍亡故居民提供 遗体接运、冷藏、整容、告别、火化及骨灰寄存等免费殡仪服务。

Q

社会救助“一件事”集成办工作推进得怎么样?它在便民、监管等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

A

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在北京市政务服务网建成了困难人员救助“一件事”集成办事场景专区,将涉及困难人员关联性强、办事需求大、办理频率高的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困难人员救助“一件事”,建设统一的申请入口,打通业务系统,共享数据资源、构建联办模式,做到“一口受理、一表申请、一次提交、一次办结”实现困难群众救助帮扶业务跨部门集成办理。

目前,困难群众可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端及电脑端等多种方式,登录首都之窗、“京通”小程序、北京市民政局官网、“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等“办事大厅”模块提交社会救助申请,申请信息通过系统将自动流转至申请人户籍所在地经办机构进行办理,破解困难群众异地申请难题,实现社会救助业务“一网通办”、全城通办。截至2023年4月底,本市社会救助线上集成办、就近办、指尖办已服务4941人次,完成业务办理3071项

在减证便民方面的作用

在减证便民方面,为困难群众提供了“一站式”“全天候”的救助申请服务,缩短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的周期。依托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目前困难群众申请社会救助只需提交两证一书,即身份证、户口本、社会救助申请承诺及授权书;凡是能通过政务数据共享可获得的材料无需提交,有效减少了救助对象的申请成本,实现了减证便民。同时,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还可以按照社会救助对象待遇发放标准自动测算保障金额,为基层经办人员提供参考依据,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精细化、规范化管理水平。2022年全年,通过该系统完成救助对象撤销、变更、调标、迁入迁出等业务办理27.44万人次;近三年,全市累计完成困难群众家庭的社会救助相关业务办理49.87万户次

在业务全程监管方面的作用

在业务全程监管方面,不断优化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生活保障、低收入家庭救助、临时救助、采暖救助、高等教育新生入学救助业务全流程线上办理。该平台主要有四项功能:

业务集成

办理包括信息录入、业务受理、审核确认等在内的社会救助业务,通过“大数据”应用,在信息录入时可实现公安人口、婚姻信息等数据的实时校验。

数据归集

统筹使用全市社会救助对象、困境老人、困境儿童等困难群众基础数据,以及困难群众台账和个案帮扶信息。同时我们与各委办局建立数据定期比对机制,2022年为市卫健委、市医保局、市总工会等救助相关单位和部门提供数据支撑 36次,共涉及 3.5万人次

查询统计

按照身份类别、劳动能力、残疾状况、患病状况等对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分类统计查询,并且能够展示全市社会救助对象区域分布和人数增减情况,以及其中老年人、重度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数量结构情况等。

全程监督

随时查看业务办理状态、预警信息处理、业务办理时限提醒等情况。通过这些功能,我们实现了社会救助业务全过程监管。

Q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如何?养老服务工作还有什么典型的“极简办”业务?

A

北京通-养老助残卡(以下简称“养老助残卡”)是集社会优待、政策性补贴津贴发放、金融借记账户、市政交通一卡通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卡。从2016年本市全面办理养老助残卡至今,已累计为60周岁及以上京籍老年人和持我市有效居住证的常住外埠老年人办理 550.9万张,当前有效持卡数 481万张,其中本市户籍 397.7万张,常住外埠 83.3万张。持有养老助残卡,可享受免费乘坐市域内地面公交车,免费游览市、区级政府投资为主建设并运营管理的公园和景区等优待政策,为本市常住老年人提供了出行便利。

养老助残卡办理方式

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可通过线下线上两种方式申请办理养老助残卡

线下方式

符合办卡条件的老年人在满60周岁生日前6个月内,可以到北京农商银行任意一个网点申请办理。

线上方式

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可以通过 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在相关功能模块(“政务服务-养老助残卡网上申办”)申请办理养老助残卡;或者通过“北京农商银行e服务”微信公众号申请办理养老助残卡。同时,在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增加了线上提交补充证明材料的功能。针对外埠常住老年人新申领居住证后,因信息共享滞后不能及时办理养老助残卡问题, “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已上线了 “掌上服务-养老-养老助残卡制卡复核”功能模块,让老年人能够便捷地通过线上方式提交补充证明材料。申请人可登录北京农商银行官方网站(http://www.bjrcb.com)相关功能模块(“凤凰直销-凤凰有约-个人业务-养老助残卡-养老助残卡制卡进度查询”),对制卡进度进行查询。

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申领方式

在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申领方面,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坚持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符合申请条件的老年人本人或其委托代理人,或老年人的监护人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申请:

通过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登录 首都之窗、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填报申请。

就近在本市任一街道(乡镇)办事窗口出示居民身份证或户口簿原件提出申请。各区一律通过北京市社会福利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全程网上办理,申请人只需要按照要求提交养老服务补贴津贴申请,各区对申请受理、审核、补贴津贴发放、复核、户籍迁移等各个环节,均通过市社会福利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全程网上办理。

Q

婚姻登记跨区办理政策推出后惠及了多少人?婚姻登记工作智能化水平如何?

A

婚姻登记跨区办理

自2015年12月1日正式实施本市居民婚姻登记跨区办理以来,共办理婚姻登记业务 175.6万件。其中,跨区业务 34.9万件,平均每年 4.98万件,大大提高了婚姻登记服务的便捷性。

婚姻登记工作智能化

目前,市民办理婚姻登记业务,倡导先预约后办理。市民可通过首都之窗北京市民政局官方网站、“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婚智通”微信小程序、“京通”小程序等渠道进行预约。

强化信息补录与共享应用力度。自2004年婚姻登记信息系统上线运行以来,通过信息补录、家庭信息核验和集成共享等方式,先后汇聚婚姻登记信息 470余万条,目前已与市、区13家单位完成婚姻信息共享应用。

实现电子证照线上查询。自2020年上线以来,全市已累计制作电子婚姻登记证 近千万张,市民可通过“京通”小程序“靓证”功能、“北京社会建设和民政”微信公众号“掌上服务”栏目“我的证照”模块,查询本人在本市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的登记证照。

上线24小时智能问答“婚智通”微信小程序。“婚智通”于2018年8月15日正式上线运行。自上线以来,系统累计访问量 139.9万次、日均 1147次。累计服务解答咨询量 64.3万次,日均 527次

Q

民政信息化工作涉及面广,如何能够保证个人数据信息安全、不被泄露呢?

A

数据信息安全一直是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特别关注并致力健全和完善的重点工作领域。实际工作推进中,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技防和人防相结合,主要做了以下四方面工作:

网络层面

积极落实网络安全以及等级保护要求,充分应用技术手段开展网络安全防护。比如实施网络安全访问控制,及时拦截未授权访问行为;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扫描,发现漏洞及时修复;应用安全入侵检测技术,实时动态监控网络异常行为。

系统层面

实施了政务云集中化部署,实现了系统的统一认证、统一运维、统一防护、统一管理,每年定期对系统开展等保测评、密码应用测评、风险评估等工作,确保系统持续处于高水平安全防护状态。

数据层面

对相关数据库进行加密存储,对涉及个人信息查询展示的页面加盖水印,对实施共享的个人信息数据进行脱敏和去标识化,多措并举做好数据安全防护。同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最新要求,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数据分类分级防护工作试点,以期在推动数据开放共享应用的同时,最大化确保个人信息“万无一失”。

管理层面

建立了一系列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对采集、存储、应用数据信息等全过程提出安全管理要求;对所有系统运维和数据处理人员实施实名备案并签署保密协议;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教育培训,持续加强工作人员数据安全意识,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技能。

编辑:佳祥 明博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殡葬 #北京市 #社会救助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