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只白色大熊猫正脸照来了

成都商报

2023/05/28 03:22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正面全身照

  2019年首次摄录的   白色大熊猫侧影

■ 谈到国宝大熊猫,在很多人的眼里,它全身黑白相间、黑黑的眼圈和耳朵,别提有多萌了。然而,没有黑眼圈的大熊猫见过么?

■ 昨天,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首度公布了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正脸照。

■ 和正常毛色的大熊猫相比,白熊猫没了黑眼圈、洗白了黑耳朵、卸了经典黑白脸谱妆容的大熊猫,除了淡淡的马甲轮廓外,几乎认不出它的真实身份。对此,有网友笑称,这孩子咋掉色啦?

■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白色的大熊猫呢?据了解,白化动物是自然界的一个奇特现象。在我国古代史料中,便有了对白化鹿、白化熊、白化海龟,甚至是白化鸟类的记录。白化现象虽然罕见,但在脊椎动物各类群中广泛存在。白化通常是由于动物个体基因突变所致,使得动物体内色素合成受阻,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白色、金白色或浅金色。

1

首次露脸

少了几分憨态

多了几分严肃

2019年4月,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海拔2000米左右的一台野外红外触发相机首次摄录下一张白色大熊猫的侧影。此后近两年的时间里,红外触发相机拍到了这只白色大熊猫所有影像,或雪地漫步,或“打坐思考”,它穿过密林和小河沟,给人们留下的都是一个背影,或是一闪而过的臀背部。

昨天,该局首度公布了这只全球唯一白色大熊猫正脸照。

在它的自拍照中,看起来不苟言笑,在它又圆又白的脸上,淡粉色的眼睛加上粉色眼框显得炯炯有神,没有黑眼圈,仿佛一只爱早睡早起的大熊猫。眼睛周围凸起的一圈白毛,视觉上有放大眼睛的效果。鼻子是倒三角的粉色,它周围隐隐约约描了一圈黑线,配上雪白的吻部,让它看起来缺少了其他大熊猫的憨态,多了几分严肃和克制。

由于受到最初监测条件限制,这只白色大熊猫的父母亲是谁,毛色如何,已无从得知,它是否能像正常健康的熊猫一样具有繁殖能力,变异的白色基因是否会在种群中保留延续,还需进一步跟踪观察。

“针对这只罕见的白色大熊猫,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并展开专项监测,在经过无数次研判路线、布设和调整红外相机位点,通过四年的监测,基本掌握了这只白色大熊猫的活动规律。”四川卧龙白色大熊猫保护研究项目执行人谭迎春介绍。

2

罕见照片 记录“打斗”过程

虽然这只罕见的白色大熊猫长相有点儿特别,却丝毫没有影响它与伙伴们的交往。昨天,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发布,在海拔2500米的一台红外触发相机,记录到全球唯一的白色大熊猫与另一只野生大熊猫疑似交配打斗的罕见照片。

4月16日这天,相机共收集到66张照片,记录了“打斗”事件发生的前后过程。中午时分,白色大熊猫率先到达该点位,搜寻了四方停留一分多钟。下午15点过,白色大熊猫再次回到这里,进行了简单的“嗅味标记”后离开。半个小时后,白色大熊猫追逐着一只野生大熊猫进入这块区域,随后开始抱摔打斗。这只野生个体体型比白色大熊猫小,曾一度,野生大熊猫咬住白色大熊猫的背部。打斗持续了4分多钟,白色大熊猫率先离开,5分钟后被打跑的野生大熊猫折返后离开。

“大熊猫是独居动物,每年3~5月是它们求偶、交配的季节。经过我们多年对野生大熊猫的观测,一般来讲,野外大熊猫相遇或是争领地时,以嘶吼吓唬为主,直接的肢体接触比较少。这种打斗出现在繁殖季,一般发生在熊猫求偶或者交配的时候。画面里面有咬住背部的行为,在交配时,其中一只不情愿的情况下,还是比较容易发生的,我倾向于它们疑似交配。”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施小刚认为。

3

回家探亲? 疑似找到它妈妈

另外,在卧龙海拔2300多米的一台红外触发相机,首次记录白色大熊猫与一对大熊猫母子同框画面,且母熊猫极有可能是白色大熊猫的妈妈。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魏荣平认为,画面中的幼崽约1到2岁,而白色大熊猫的体型已接近成年个体大小。2月底的卧龙已进入野生大熊猫发情季,这时遇见成年大熊猫靠近或入侵,一般带崽的母熊猫会表现出很强的攻击性,会冲上前激烈地吼叫驱逐,甚至对其大打出手。这只母熊猫表现得极其“淡定”,不太符合一般规律。有一种可能,这只母熊猫是白色大熊猫的妈妈,妈妈闻出了孩子的气味,感觉到安全,才会表现得如此平和。

画面中,2月底的一个傍晚,狭长的树洞附近,一对大熊猫母子正惬意玩耍,母熊猫倚在树洞里或磨磨牙齿,或蹭蹭脑袋,树下的幼崽好奇又专心地啃着科研人员留下的“毛发收集器”。不远处一个“熊”影悄然向树洞逼近,窸窣的竹丛逐渐拨开,露出一只全身白色的大熊猫。

熊猫妈妈首先察觉,发出一声极短的警示,胆大的熊猫幼崽便毫不犹豫扑了上去,见势不好,白色大熊猫边向后撤退边发出“咩咩咩”的叫声,向它们示意想要亲近。望着幼崽追着白色大熊猫跑走后,熊猫妈妈镇定自若地继续蹭痒痒,全程保持“淡定”的它未踏出树洞半步。

在接下来的一段影像中,白色大熊猫被赶走40分钟后独自折返树洞,此间母熊猫一直在树洞附近活动,正啃咬着“毛发收集器”,它察觉到躲在树后的白色大熊猫,两只大熊猫相对观望20秒后,母熊猫主动出击驱赶,期间白色大熊猫转身回头,被母熊猫无声却坚定地追赶。4分钟后,回到树洞的母熊猫趴在雪地上,画面外不时有熊猫想要靠近,弱弱发出“狗”叫声,它偶尔站起来不耐烦地发出低沉吼声,给予驱离的回应。

还有一段影像显示,在母熊猫离开4分钟以后,白色大熊猫又回到了树洞前面,停留有1分多钟,仔细嗅闻母熊猫呆过的每一处地方。10分钟以后,最后一段视频记录到,熊猫幼崽回到树洞前仔细嗅闻的画面,持续达2分多钟。期间,在距离树洞直线距离10米外的一台红外相机还记录到了熊猫幼崽沿着白色大熊猫足迹寻找的画面。

魏荣平称,据以往野外跟踪研究发现,母熊猫和它的孩子有许多时间共处一个相互重叠的巢域内,离开母亲独立生活的个体三四年内多次回家看望妈妈情况,它会表现出不停示好想要亲近,往往母亲会默默接收或温和地将其赶走,而其兄弟姐妹则会表现更愿意与它追逐玩闹。这些也都比较符合红外相机记录到的后面事态发展,白色大熊猫极尽示好,却被妈妈坚定地拒绝。

4

白化基因 需要更多研究来探明

“四年来,我们收集了近1000份有效监测数据,记录了这只白色大熊猫与多只野生大熊猫个体的交叉活动轨迹,以及它吃竹子、蹭树干做标记以及疑似交配或打斗的行为。”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刘明冲称。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李晟认为,“我们的红外相机记录到了这只白色大熊猫和其他大熊猫个体之间的一些互动和交流。虽然大自然赋予它特别的长相,却似乎并没有影响到它正常的行为和社交,这只白色大熊猫不仅把自己的日子过得丰富惬意,而且它还和这个区域里面其他的大熊猫个体已经建立起来了良好的互动,目前看起来这只白色个体在种群里面、自然环境里面很好地生存了下来。这从侧面也说明,卧龙的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特别高,不仅有充足的食物资源,而且为野生大熊猫提供了安全的栖息环境,这是保护区成立60年以来持续保护成效的体现。”

李晟认为,“目前这只白色大熊猫可能是我们有正式文献记载以来的第一只野外记录到的大熊猫白化个体,它的白化基因会不会在这个小的种群里面,一直稳定地遗传下去,并逐渐传播开来,是我们目前还不太清楚的,这个需要后续更多的研究来探明。”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林聪 图据受访者

  本网站所刊登的所有内容, 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 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 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获得合法授权的, 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必须为作者署名并注明“来源: 成都商报”字样。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侵权举报电话: 028-86783636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大熊猫 #熊猫 #四川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