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飞冲天 C919完成商业航班首飞

钱江晚报

2023/05/29 07:16

5月28日12时30分许,从上海虹桥机场起飞的东方航空MU9191航班顺利降落北京首都机场。这是全球首架投运的国产C919飞机。

从2007年立项,2017年首飞,再到昨天正式投运,中国大飞机事业如何迈出民航商业运营的“关键一步”?下一步该如何突破?本报专访了中国民航大学的专家和资深机长,为您解读。

突破技术市场两大难题 几代中国航空人梦圆

5月26日上午,25岁的民航爱好者郭国平接到东方航空的客服来电——他被幸运抽中,成为C919商业首飞的乘客之一。放下电话,郭国平迅速订了首飞前一天从太原到上海的机票,一路奔波,直至终于坐在C919崭新的机舱里。“终于坐上了我们自己设计生产的大飞机。”

航空,一直是中国人的梦想。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大元帅府,下设航空局,从美国买回十几架二手飞机,以培养飞行员等专业技术人员。但直到上世纪60年代,中国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喷气式客机。1970年,代号“708工程”的“运-10”立项,总吨位110吨,最大航程超过8300公里。“运-10”于1980年首飞成功,但因为种种原因未能量产,项目最终被搁置。

C919正是继“运-10”之后,我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超过150座的民航大飞机。2006年,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提出要提高飞机的自主创新能力,将大型飞机确定为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此后,国产大飞机的研制按下了加速键:

2008年,随着中国商飞公司成立,大型干线客机研制项目正式启动;一年后,C919作为我国首款大型客机对外发布;2017年5月,经过10年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总体方案定义、初步设计、详细设计、全面试制、试飞取证,C919首飞成功,民机产业化实现重大跨越。

在5月28日“一飞冲天”后,它终于敲开市场化的大门,让中国人的“大飞机梦”化为现实。

C919具有“舒适宽敞”的鲜明特色。公务舱和经济舱布局,共164座,选用完全自主研发的国产座椅。经济舱中间座位比两边宽1.5厘米,“中间座最宽”的人性化设计,让旅客多一分舒适。

更多的突破在看不见的地方。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所长、民航局中国民航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晓津告诉钱报记者,一架C919包含400多万个零部件,每个零部件都有严格的安全审查标准。中国在坚持全球采购的基础上结合自主创新,逐步提高国产化率。

据新华社报道,C919的机头、机身、机尾、机翼等来自中国成飞、洪都、沈飞、西飞等企业,也有许多零部件来自外国企业。全球采购,是现代民机制造的一大特点,但C919的一个重大使命,就是带动国内民机产业链的发展。

资深机长陈建国,曾受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院士所托参与设计意见征集。他联系全国各航空公司几百名技术骨干,大家的意见和建议不少都在C919驾驶舱中被落实。

市场开拓的无形困难更加艰巨。“相比同期波音、空客,国产民机制造企业在市场意识、市场能力、市场经验等方面几乎从零开始。”李晓津说,破题方法是推动民机制造与民航运输融合发展,即“两航融合”。例如,2020年,毕业于中国民航大学、有36年民航工作经验的东航总会计师吴永良转任中国商飞副总经理、总会计师;同期,商飞大量吸收民航专家、特别是旅客服务专家,为C919植入“旅客最爱”的基因。

从一个机型到一个产业 中国航空制造下一座高峰是什么

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C919的首飞,是一个产业的诞生。

据中国民航大学航空经济研究所测算,国产民机寿命周期按10年算,给中国带来经济增加值贡献比例为1∶86,就业贡献比例为1∶9.6,即国产民机提供一个就业机会,上下游企业就能提供9.6个就业机会。

从技术上来说,大飞机实现国产化,不仅能带动诸多基础学科的重大进展,还能带动新材料、现代制造、先进动力、电子信息、自动控制、计算机等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拉动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

C919投运后,中国航空要攀登的下一座高峰是什么?

“目前,我国大飞机产业的主要劣势,是未掌握核心技术和材料,特别是航空发动机叶片等材料和技术缺乏。”李晓津说,C919成功了,但中国的航空制造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特别要在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首先,是市场理念和政策体系。必须依托中国大市场,强化市场理念和政策体系,引导和鼓励地方企业协作配套,加大基础性研发的间接补贴,鼓励金融支持,推动对国产大飞机的采购。

其次,是核心技术和核心材料。坚持自主创新,对标全球大飞机产业主流体系,加快发动机、起落架、机载设备等核心产品研制,加快基础技术研发和条件保障能力建设。

最后,要充分学习高铁和风电设备等产业国际合作的成功经验,以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为最终目标,在国际合作中争取有利地位。

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中国民企 一飞冲天背后的浙江力量

西子航空是C919全国9家机体结构供应商中唯一的中国民企。西子航空总工程师傅云回忆,2009年,中国商飞在开展C919全球产业链布局时,吸引了来自全球400多家企业参与C919项目投标工作。企业负责人王水福曾透露,当年,西子用纸箱装着5套标书抬进开标现场,而其他单位的标书只是薄薄的几本小册子。

今年3月,傅云曾登上过C919的试飞航班,从上海飞往南昌。飞机上的应急发电机舱门(RAT门)和辅助动力装置门(APU门)的研制,正是由他所在的团队负责的。两个部件在整架飞机中尺寸不大,但结构复杂,科技含量极高。

此外,西子航空还与中国商飞开展了50余项试验件研制合作项目,涉及部段静力试验、鸟撞试验、防火试验、声疲劳试验、冰风洞试验等项目的试验件研制,有力支撑了C919飞机的取证研制。目前,西子航空负责的C919部件均已进入量产阶段。

一路相伴,西子航空与国产大飞机C919可谓是同步成长。

此前有专家解释,C919的“C”,是中国商飞公司(COMAC)英文名称首字母,同时也是中国的英文单词“CHINA”的首字母。空客(Airbus)是“A”,波音(Boeing)是“B”,如今中国的“C”横空出世,“ABC”并列冥冥之中或许暗含了对未来三足鼎立的期待。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c919 #中国 #航空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