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太空出差三人组”公布!37岁的桂海潮来自云南保山

实时热点大杂烩

2023/05/29 19:09

定了!

我国将于5月30日9时31分

发射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

经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研究决定,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由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3名航天员组成。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这是我国第三批航天员首次执行飞行任务,也是我国航天员队伍“新成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的“首秀”。

神舟十六号乘组是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首个乘组。其中,航天驾驶员景海鹏和航天飞行工程师朱杨柱来自航天员大队,主要负责直接操纵、管理航天器,以及开展相关技术试验。载荷专家桂海潮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名教授,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在科学、航天工程等领域受过专业训练且具有丰富操作经验。

值得一提的是,37岁的桂海潮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这也是他首次太空之旅。

他是

街上有名的大学生

37岁的桂海潮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施甸古名勐底,傣语意为美丽的坝子,原名石甸,后更名施甸。这里自古以来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节点和要冲,位于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核心位置,是“一带一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施甸全县95.5%的面积、74.5%的耕地、70%的人口均分布于山区,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

从施甸县城出发,沿着施孟公路一路前行,大概走过20公里的蜿蜒山路就到了施甸县姚关镇,这里便是航天员桂海潮的老家。

一条老街,几乎横贯整个镇子,桂海潮的家在老街的这一头,他曾经就读的姚关中心小学(现为施甸县姚关镇中心学校)就在老街的那一头,老街的两边间或有几间土木建构的老房子,但更多的是两三层的门面楼房。

这里有看着桂海潮长大的乡亲长辈,走在老街之上,随便问一家商铺的老板是否认识桂海潮,得到的答案便是“他是这条街有名的大学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将要飞天的航天员”。

这里也有与桂海潮一起背着书包上学、放学的发小,在发小眼中,桂海潮是平时会一起聊聊孩子,彼此问候一句“最近过得怎么样”的普通人。

他是

特别勤奋刻苦的人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杨利伟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人。当时,桂海潮是一名刚刚升入高二的学生,当从校园广播里听到这个消息,他第一次感受到航天的魅力。2年后,桂海潮考入北航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他是当年北航在云南省录取的理科最高分。

桂海潮(右一)本科毕业合影

学生时代,桂海潮是一个“特别勤奋刻苦的人”。本科期间,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以优异的表现保送读研并提前攻读博士,2014年在北航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在同学眼中,桂海潮很爱学习,很有韧劲。这种性格也体现在桂海潮的科研工作中。在同事眼中,他“特别稳”,在课题组,桂海潮出成果不是最快的,但他一丝不苟、厚积薄发,博士在读期间取得了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随后,桂海潮赴海外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选北航“卓越百人”青年人才引进计划,回到宇航学院工作。

桂海潮参加国际会议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桂海潮瞄准航天动力学与控制领域继续深耕,不断取得国际顶尖的学术成果,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不少成果对工程应用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航空航天是北航的鲜明特色。从宇航学院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学生到老师,近20年的专业学习和科研积累为桂海潮执行此次飞天任务提供了直接支撑。

他是

我国首位载荷专家

此前,第三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启动。为满足工程任务需要,第三批航天员在航天驾驶员基础上,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两个类别。

中国空间站模拟构型图

何谓载荷?航天器上装载的、直接实现航天器在轨运行任务的仪器、设备、人员、试验生物及试件等,被称为有效载荷。载荷专家从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研究及应用领域的科研人员中选拔,主要负责空间科学实验载荷的在轨操作。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正是选拔招募载荷专家的对象高校之一。在以“空天报国”为精神内核的北航,青年老师们纷纷踊跃报名,桂海潮也是其中之一。

航天员的选拔过程极其严苛,对身心综合素质都是极大的考验。经过初选、复选、定选三个阶段的重重筛选,桂海潮从约2500名候选对象中脱颖而出,成为第三批18位预备航天员中的4名载荷专家之一,也是唯一来自高校的载荷专家。

航天员进行中性浮力水槽训练(来源:中国载人航天)

在此后的2年多时间里,桂海潮又经受了8大类、200余项科目的严格训练和考核,终于为“上天”做好了万全准备。2023年5月30日,他将作为我国首位载荷专家,随神舟十六号飞行乘组出征,在广袤的太空开启一段难忘的旅程。

他是

言传身教的良师益友

在北航任教以来,桂海潮共指导了10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其中有3名已经顺利毕业。

入选航天员开始训练后,桂海潮也并未放松对学生们的关心和指导。封闭训练期间,桂海潮仍是尽己所能挤出时间指导学生科研,亲自帮忙推导关键的理论公式。桂海潮指导的毕业生获得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校级优秀硕士论文等荣誉。

不仅学术上细致指导、严格把关,桂海潮也很关心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大家平等相处、教学相长,愿意从学生身上学习。

桂海潮(前排左二)与实验室硕士毕业生合影

作为航天学者、教师,桂海潮视野开阔,在研究专业之外,也关心国家航天事业的整体规划,并和同事们研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时,他鼓励同学们都去参观。据悉,在入选航天员之前,桂海潮就提出想研究空间站舱内服务机器人,带着几个本科生开展调研,很快做出了成果,还在学校“冯如杯”科技作品竞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桂海潮曾说:“我曾经梦想着,有一天能把自己热爱的科研工作搬到太空去。2018年当得知我国要选拔首批载荷专家,我毫不犹豫报了名。” 如今,圆梦了!

新闻多看点

神十六航天员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

神舟十六号飞行任务期间,将迎来2次对接和撤离返回,即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的再对接和撤离、以及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对接。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计划于今年11月返回东风着陆场。

加油,桂海潮!

加油,中国航天!

祝福出征,期待凯旋!

来源:昆明发布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编辑:殷敏

审核:谭晶晶

终审:乔婷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航天员 #航天 #景海鹏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