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开启,过程质控成重要导向!

CDSreport

2023/05/30 17:05

关注CDSreport并“设为星标

您就能第一时间收到精彩推荐啦

导读

三年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列出了 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强调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亲自领导,更加注重过程质量管理,并将病历质量作为重要考核维度。

5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印发 《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并决定联合在全国开展为期三年的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

本次行动从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提出了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主要内容包括3大方面:

一是加强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夯实结构质量。围绕医疗质量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以及医务人员、药品器械、医疗技术等核心要素指导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进行完善落实,并着力加强急诊、门诊、日间、手术、患者随访等薄弱环节的质量安全管理。

二是强化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提高过程质量。围绕 日常诊疗行为 、患者评估、三级查房、合理用药、检查检验、 病历质量 、会诊行为、急难危重患者救治、患者安全管理、护理服务等10个方面进行部署,指导医疗机构提升全诊疗流程的质量安全。

三是织密质量管理网络,完善工作机制。要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进一步健全质控体系和工作机制、加强质量安全信息公开、探索建立“以质为先”的绩效管理机制,并在工作中强化目标导向、充分发挥考核评估的指挥棒作用,督促指导医疗机构落实相关工作要求。

同时,行动设立了 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破壁”行动、 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 、 患者安全专项行动“织网”行动5个专项行动,就 手术质量安全管理建立“以疾病为链条”的诊疗模式、 病历内涵质量 、 患者安全管理质控组织体系建设等5个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和目标,也是本次行动的核心任务。

根据以上重点任务,医疗机构要从完善制度要求、健全质控组织、优化工作机制、强化结果应用等各个方面发力,并由 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研究、靠前领导,落实落细各项工作,强化基础医疗安全管理,加强医疗质量安全日常监测、分析和反馈,推动行动顺利开展。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则需按年度进行行动工作部署,细化政策措施,明确责任分工,并根据 《各省行动效果监测指标体系》进行工作总结,推进工作有序开展。

该指标体系以地区为单位,从工作落实、质量安全目标改进情况、急诊和日间医疗质量、 医疗行为质量 、结果质量、 病历质量 五个方面,列出了40项指标监测体系。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责任编辑:侯杰】

——

本公众号所有图文,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如需转载,请提前与编辑联系取得转载许可。

否则视为侵权!

- 医管医信干货 点击下方关注 -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