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举行第一场新闻吹风会

绥阳发布

2023/07/04 16:31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新闻吹风会现场(第一场)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各位媒体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大家出席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第一场新闻吹风会。

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将于7月8日至9日在贵阳举行,期间将举办系列主题论坛,今天我们邀请到省自然资源厅正厅长级干部、一级巡视员李皖同志,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安守海同志,省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孙福强同志,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刘晓阳同志介绍有关主题论坛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

首先请省自然资源厅李皖巡视员介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主题论坛有关情况。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省自然资源厅正厅长级干部、一级巡视员 李皖: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

首先,我代表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贵州自然资源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主题论坛作为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17个主题论坛之一,将于7月7日15时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㵲阳河厅举办,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自然资源厅承办,贵州大学、贵州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协办。

本次“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主题论坛聚焦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这一主题,统筹各界力量,分享实践经验、最新研究成果,凝聚广泛共识,共谋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之路,共同展望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未来。

主题论坛分为领导致辞、主旨演讲、项目推介、成果发布四个环节。论坛上,将向全社会推介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一批典型项目,浙江省丽水市将分享高标准推进山水工程建设经验,碧江区人民政府、江口县人民政府将分别与古邑集团签订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投资意向协议。中国工程院彭苏萍院士、吴丰昌院士,以及国内致力于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行业领导、知名专家、著名学者等嘉宾将应邀出席主题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生命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他特别强调,“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实施好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坚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有力推动了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省自然资源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统一行使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职责,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攻克不少难点堵点,取得了系列工作成果,探索了一些有益做法和成功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书写了中国式现代化贵州自然资源实践生态保护修复的精彩篇章,为多彩贵州增绿添彩。

目前,该主题论坛正在有序筹备中,届时将向大家展示、呈现省内外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些成功案例、先进做法。在此,希望各位记者朋友持续关注关心此次主题论坛,诚挚邀请各位记者朋友莅临主题论坛现场采访报道。

我就介绍这么多,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谢谢李皖巡视员。接下来请省科学技术厅安守海副厅长介绍《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有关情况。

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各位记者朋友:

大家上午好!首先,感谢各位记者朋友长期以来对贵州科技工作,特别是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的关心关注和大力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科技创新是引领绿色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伐,必须加快绿色技术创新,依靠科技创新破解绿色发展难题,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聚焦我省生态文明发展重点,相关研究领域的院士及知名专家学者将积极建言献策,帮助我们更好地推进生态文明科技创新进程。

该主题论坛将于7月7日上午,采取线下方式举办,会议主题是“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分为领导致辞、主旨演讲、论坛成果发布三个环节。由南方科技大学、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主办,贵州省科学技术厅、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水环境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环境保护产业协会承办,贵州绿色产业技术研究院、贵州省科技创新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主题论坛将聚焦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碳达峰碳中和、水污染防治、大宗固废无害化资源化等领域进行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已邀请7名两院院士、2名外籍院士以及国内外一流专家、知名高校和企业负责人、行业协会负责人共计60余人出席。南方科技大学薛其坤校长和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郭承站会长将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丛强担任论坛主席(召集人)。同时,还将围绕煤矿智能安全地质保障、现代木结构举办两场专题讲座。我们还将诚邀相关专家走进我省高校院所和企业,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针对性的出谋划策。

论坛将形成以下成果:石漠化治理技术体系、贵州岩溶无机和生态有机碳汇的时空分布规律与驱动机制、人工调控土地利用岩溶稳碳固碳过程机制等研究成果;组织凝练规模化碳捕获、地下河走向物理化学探测及数字地图绘制、贵州中低品位硫铁矿高效利用、伴生稀土资源高效分离提取、人工调控固碳稳碳增汇、水生态系统退化诊断与恢复等重大科技成果项目。

目前各项工作正按计划有序推进,希望各位媒体朋友持续关心关注我们“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科技赋能喀斯特生态环境与资源利用”主题论坛。

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谢谢安守海副厅长。下面请省林业局孙福强副局长介绍《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有关情况。

省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孙福强:

各位媒体朋友:

大家上午好!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有关情况。

一、论坛概况

自然保护地是生态建设的核心载体、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美丽中国的重要象征,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中居于首要地位。贵州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先行区,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取得阶段性成果,西南岩溶国家公园已纳入《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正在形成。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是全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离不开中国的深度参与。为交流分享全球自然保护地建设经验,探索自然保护地建设新路径,凝聚绿色发展全球共识,将于2023年7月8日14时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一层A厅举办“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主题论坛。

该主题论坛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贵州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国家公园研究院、贵州省林业局、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大自然保护协会(NTC)共同承办,主要目的是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交流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最新理论成果,分享自然保护地建设实践经验,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高质量发展。

二、论坛亮点

本次主题论坛聚焦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着眼于全球可持续发展,亮点纷呈,值得期待。

一是论坛主题紧贴时代脉搏。2021年,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通过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昆明宣言》,强调要加强和建立有效的保护地体系,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不仅仅是中国主张,更是当今全球共识。

二是论坛主旨紧扣国家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要推动绿色发展,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次论坛紧扣国家发展战略,旨在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高质量推进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全球自然保护地建设凝聚发展共识。

三是论坛内容聚焦绿色发展。论坛设置了主旨演讲、高端对话和成果发布等环节。嘉宾将围绕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交流分享新理论、新实践,探索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径,共同解答“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道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必答题,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四是论坛嘉宾齐聚行业精英。论坛邀请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副局长闫振,中国工程院院士尹伟伦,国家公园研究院院长唐小平,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等重要嘉宾,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大自然保护协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各省(市、自治区)林业局、国内部分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的有关领导、专家、代表将出席本次论坛,政要专家齐聚、行业大咖云集,共话呵护自然之美,畅谈促进绿色发展。

三、预期成果

在成果方面,将发布《贵阳宣言》,号召全球共同呵护自然之美,促进绿色发展,高质量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代表将为新晋《IUCN绿色名录》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授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将公布《秘境之眼》年度优秀视频获奖自然保护地名单。我们也将借助论坛系统地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林业生态建设成就。我就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谢谢孙福强副局长。接下来请省能源局刘晓阳副局长介绍《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绿色发展企业家高峰对话》主题论坛有关情况。

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晓阳: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首先,我代表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产业招商部,感谢大家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绿色发展企业家高峰对话的关注!下面,我向大家简要介绍论坛有关情况。

一、论坛总体情况

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国际论坛暨绿色发展企业家高峰对话是2023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17个主题论坛之一,由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贵州省投资促进局、省工信厅、省能源局、贵阳市政府、铜仁市政府及省产业技术发展研究院承办,中怡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协办,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北京伊维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两家单位支持,将于7月7日下午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二楼4号、5号会议室举办。

本次主题论坛议程共有三个环节,分别为成果发布、主旨演讲和高峰对话。

第一环节:成果发布。主要是进行重要政策解读及相关成果发布。包括省发展改革委对完善峰谷分时电价机制作政策解读,省能源局对新型储能产业发展作政策吹风,省投促局发布绿色产业招商引资项目,省产业研究院发布《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研究》研究成果,等等。另外,现场还将集中签约一批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绿色产业项目。

第二环节:主旨演讲。主要是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新型储能产业头部企业代表等嘉宾,围绕新能源储能产业、循环经济及环保产业等作主旨演讲。包括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教授、副主任陈永翀作《碳中和背景下的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趋势》主旨报告,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赵勇强作“双碳目标下的新型能源体系发展前景展望”、中南大学唐友根教授作“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主旨演讲等。

第三环节:企业家高峰对话。主要邀请国内外储能产业头部企业家代表,就如何抢抓下一个产业风口——“储能”产业,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加速从储能商业化初期转向全面商业化进行对话交流、共话发展。同时,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推动贵州“一核两区”新产业格局发展建言献策。

二、论坛亮点

一是论坛组织规模较高。我国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全球重要的储能电池出口国家。此次论坛是首次以省级人民政府为牵头主办单位召开的官方新型储能论坛,在论坛发布的《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研究》,也是目前唯一以省级单位进行发布的新型储能产业研究成果。我们聚焦全球新型储能产业,邀请到众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等,从发布成果到主旨报告再到企业家进行高峰对话,不仅关注国内市场,还包括海外市场,力求为国内外企业搭平台、聚资源、促发展。

二是业界精英云集荟萃。截至目前,已邀请国家能源局、中国科学院、国家电投集团、国家能源集团、中电建集团、中车集团、中石化、五矿集团、广东省能源集团、上海市能源建设集团、上海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宁德时代、普洛斯、特斯拉、苏伊士水务集团、比亚迪、海博思创、国中创投、多氟多、奇瑞汽车、华为数字、广东凯金等国家部委、国家科研机构、国内知名企业的政商代表和行业专家,以及英国诺丁汉大学、伦敦交易所集团等境外高校和金融机构负责人出席,规模预计达130余人。

三是研讨话题前瞻领航。贵州是磷矿资源大省,锂离子储能电池发展的重要基地,目前新型储能装机90%以锂电池为主。本次论坛将在技术层面进行多样性探讨,既聚焦当下最热门的锂离子电池储能技术,也涵盖钠离子电池储能、全钒液流电池储能、钠硫电池储能、铅炭电池储能以及氢储能等前沿新型储能技术,还延伸至不同储能电池的特性、应用场景和商业化进程,以及未来储能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研讨极具前瞻性和先进性。

相信通过业界精英共商储能发展大计,本次主题论坛必将碰撞出更多智慧火花、形成多项务实成果,提出更多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思路、新办法和新方案,为推动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谢谢刘晓阳副局长。接下来进入提问环节,记者朋友们可就关心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中新社记者:实施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有着重要意义。请问,贵州是如何根据省情,落实好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

省自然资源厅正厅长级干部、一级巡视员 李皖: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自然资源是发展之基、生态之源、民生之本。近年来,贵州省自然资源部门坚持以“五个一”为主抓手、着力实现“五个新”,全面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工作。

一是“一张图”规划引领,构建生态修复新格局。以山为骨架、水为血脉,从西向东、从北往南,统筹生态、农业、城镇功能空间,按照“一源一城、两带两区”的生态功能,编制了第一个全省性生态修复综合性规划,部署“十大生态修复工程”,对修复什么、在哪里修复、如何修复提供导引。

二是“一盘棋”统筹考虑,建立协同推进新机制。认真贯彻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按照“一个口子”统筹原则,建立了省、市、县政府牵头,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参与的新机制,改变了原来治山、治水、护田各自为战的工作格局,构建起高效联动、同频共振、齐抓共管的新格局。

三是“一体化”系统修复,实现综合治理新突破。紧扣“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出发,系统谋划项目布局、统一规划方案,整体勘察设计,一体化推进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下,我省先后实施乌蒙山区、武陵山区“山水工程”,乌江流域、赤水河流域、苗岭山脉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一系列重大工程。

四是“一揽子”政策措施,探索社会参与新路径。紧紧围绕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制定了《贵州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指南(试行)》《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近20项生态保护修复制度。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印发了《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激发社会资本投资潜力和创新动力,形成集中财力、系统治理新路径。

五是“一平台”强化支撑,健全监测监管新体系。借助“互联网+遥感”技术,研发建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贵州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监测监管平台,实现全省生态保护修复“一张底图、一套数据、一个平台”的系统监管。通过生态修复项目各类数据整合统一管理,运用遥感影像实现对项目质量实时监测,对可能导致偏离目标甚至造成新的生态问题及潜在风险的技术措施、子项目的空间布局等,及时调整优化。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中国网记者:刚刚省科技厅的领导提到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能否介绍下相关情况?

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安守海:

谢谢您的提问。流域治理一直都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流域水安全又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基础。因此,保障流域水安全、保护流域水生态,是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关键工作之一。随着“双碳”目标提出,各地正在积极探索实践低碳绿色流域构建。但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克服诸多难点,包括跨区域合作统筹困难、技术还需创新、资金支持不够、机制体制仍需完善。

以贵阳南明河治理为案例,南明河是乌江上游的右源支流,乌江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南明河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影响乌江及汇入长江断面水质的重要因素。曾经南明河也经历了从“因水而忧”到“因水而优”的艰难历程。为彻底整治污染问题,成立南明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指挥部,立足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把南明河环境综合整治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制定了“政府主导、机制创新、依法治理、科技支撑、全民参与、长治久清”的原则,改变以往“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治理模式,从“治标”向“治本”转变。

在治理过程中,贵州省根据城市排水、功能分区与资源利用等特点,首创性提出了“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近回用”的系统规划治理理念,形成了城市尺度的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的“分布式下沉再生水生态系统”创新技术体系,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沿南明河干支流分布式建设33座再生水厂,河道生态修复185千米。经过治理,南明河水质全年稳定达到地表水IV类,2022年11个月已达III类,河道10年不清淤,沉水植物覆盖率达80%,生态补水5亿吨/年,节省天然水资源和调水费用,建立了可持续的生态河道健康体系。

南明河治理创新实践已在全国22个省份进行推广应用,该技术体系是国家发改委、科技部等五部委推荐的绿色新基建水领域唯一技术,获评国家三部委城市“母亲河”黑臭水体治理示范,为流域水环境治理提供了综合解决方案。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国际在线记者:今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以“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为主题。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贵州林业在这方面做了哪些主要工作?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省林业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孙福强:

一是持续厚植绿色优势。国土绿化久久为功、退耕还林持续推进、治石治贫锲而不舍、森林提质换档加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基础不断夯实。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累计完成营造林5560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1695万亩,综合治理石漠化1.35万平方公里,实施森林抚育4400余万亩,建设国家储备林647万亩,森林覆盖率从47%上升到62.81%,森林覆盖率连续增幅、实施退耕还林面积、综合治理石漠化面积、国家储备林建设融资和放款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二是全域保护绿色资源。科学谋划发展空间、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全域保护生物多样性、严格保护林草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空间格局不断优化。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始终优先为生态留地,为自然增绿,全省林地面积从1.32亿亩增加到1.69亿亩,占国土面积比重达到64%。湿地面积387万亩,草原面积282万亩。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地达46处,新增世界自然遗产地2处,完成了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生物多样性丰富度位居全国前列。持续开展森林保护“六个严禁”执法专项行动,涉林案件发生率持续下降。全省森林资源管护人员达19.43万人,省级财政资金聘用生态护林员全国最多。全省有4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居全国第一。

三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木本粮油蹄疾步稳、竹木产业蝶变升级、林下经济异军突起、新兴产业奋起直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产方式正在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新增木本油料林228万亩,总面积达748万亩,年产优质木本食用油达2.4万吨。新造竹林约430万亩,总面积达506万亩。全省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森林面积达2960万亩。全省林业总产值从2012年401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4035亿元。林业部门管理的A级景区多达140余处,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达78家,颁发林业碳票13张,林业碳汇实现交易773.2万元,融资授信5.1亿元,森林康养、林业碳汇等新兴产业不断创新森林资源利用方式,实现了青山常在、永续利用。

四是不断健全绿色制度。高位推动林长制、全面加强依法治林、创新开展联防联治、着力强化支撑体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林业生态红线保护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和《生态环境损害党政领导干部问责暂行办法》,构建起了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林长制体系,全省五级林长达46900余人。先后制定、修订涉林地方性法规14部,政府规章8部,依法治林取得长足进步。与川渝滇藏湘桂等周边省区建立了森林草原火灾和林业有害生物联防联控机制,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森林火灾发生率,远低于国家控制指标。贵州林业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共79项,全系统高级职称人数从不足300人增加到1173人,林业信息化水平评估总体处于全国领先阶段,发展支撑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贵州是长江和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生态区位十分敏感,生态系统复杂多样,生物物种极其丰富,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对全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2022年1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向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国家公园管理局)报送《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方案》;2022年4月,国家公园管理局同意贵州省开展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按照国家公园创建相关要求,贵州省紧扣本底调查、范围分区、体制建设、保护修复、矛盾调处、监测监管、宣传科普、社区发展等8个方面创建工作任务,强化统筹,有序推进。2022年10月,贵州省向国家公园管理局呈报了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评估申请及创建申报材料。截至目前,已基本完成梵净山国家公园创建阶段中“开展创建”环节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2022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中包括西南岩溶国家公园,我省正在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联合推进相关创建工作。

中国商报记者:本次论坛为什么以新型储能为主题,贵州发展新型储能产业有哪些优势?

省能源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刘晓阳:

贵州是能源大省,具有水火互济、多能互补的独特优势。新国发2号文件支持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明确要求我省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贵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也为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奠定了良好的发展基础。近年来,贵州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一大批项目和企业相继落户贵州,各经营主体纷纷抢抓发展机遇,聚焦我省正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现实需求,电化学储能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贵州电化学储能产业正处于多点布局、萌芽新生的朝阳景象,本次论坛我们将聚焦新型储能,共话其发展趋势、方向和路径,我们认为贵州发展新型储能产业,具有两大优势。

第一,建设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加快完善新型储能产业生态。省委、省政府要求富矿精开,坚定把能源产业作为战略支柱性产业来打造,贵州能源在加速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上迈出坚实步伐。近年来,我省以建设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为目标,努力建设煤炭生产及煤电一体化基地、大型水电基地、煤化工基地、可再生能源基地。2022年,全省电力装机总量8087万千瓦,发电量2335亿千瓦时,其中:火电装机3793万千瓦、水电装机2282万千瓦、新能源装机2012万千瓦,实现了由传统“水火互济”向“水火风光”多能互补的电源结构转变。我们全力推进电力产业清洁高效,推动煤电与新能源协同发展,新能源装机占比从2015年的6.4%增长到2022年的25%。同时,依托部分地区丰富的风、光等清洁能源资源,我省光伏组件、逆变器、光伏支架、箱变、储能电池等制造项目加快建设,集风、光、储全产业链于一体的新能源产业生态正在形成。

第二,建设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有力支撑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我省按照“一核两区”规划布局,大力发展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过去三年,我省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2%。现在,全球四分之一的三元前驱体、全国五分之四的湿法净化磷酸在贵州生产,全国生产的大约每3辆电动汽车中,就有1辆装载着贵州“磷元素”。一是两大重点承载区产业集群已经形成。分别是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核心承载区及铜仁、“黔西南-六盘水”重点承载区。其中,贵阳贵安和“开阳-息烽”、“瓮安-福泉”核心承载区依托磷资源和磷化工优势,抢抓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产业新赛道,引进了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一批头部企业,带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二是电池、材料和原辅料为核心的一体化产业链逐步构建。三元电池及材料规模、三元前驱体市场支配作用持续提升;磷系电池及材料产能规模不断壮大,投资速度高速增长;负极材料供应能力显著提升,在建项目加快推进,产业聚焦效应明显;双氟等新兴技术日趋成熟,扶持政策日益完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对储能电池的生产起到降本增效的作用。三是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2022年,全省规模以上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2.82亿元,同比增长115.6%。今年上半年,新能源电池及材料产业继续实现高速增长,下半年新开工项目预计达15个以上,建成投产项目20个以上。到2025年,将建设成为国内外重要的新能源动力电池及材料研发生产基地,成为贵州产业发展新的增长极。

随着风光新能源规模化开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和新型储能电站加快建设,锂离子电池或将成为新能源革命的引领者。预计到2030年,中国储能锂电池出货量将突破1.2亿千瓦时,万亿储能产业由此开启发展新纪元。我们将聚焦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的需求,抢抓“储能”产业风口,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加速从储能商业化初期转向全面商业化发展,为贵州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增添新的动力。

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处副处长 康军:

感谢几位发布人的介绍。由于时间关系,现场提问就到这里。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的情况,可以在会后同论坛新闻中心或者各主题论坛联络员取得联系,作进一步采访。

今天上午的吹风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四位发布人,谢谢各位媒体朋友们!再见!

主办:中共绥阳县委宣传部

承办:绥阳县融媒体中心

监制:石芝谋 | 总编辑: 卢永贤

副总编辑:彭坤煜 李珊珊

责任编辑:张丽 | 责任校审:彭坤煜

来源:贵州发布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