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部:全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

新黄河2023/08/15 14:42

水利部:全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

8月15日,记者从水利部获悉,近期,水利部组织完成了2022年度全国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工作。结果显示,2022年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到265.34万km2,较2021年减少2.08万km2,减幅0.78%,年际减少量和减幅均较上年度有所扩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水土流失持续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的良好态势,水土保持率从2011年的68.88%提高到72.26%,中度及以上侵蚀占比由53.08%下降到35.28%。

水利部通过全面实施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水蚀风蚀交错区等区域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我国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和流域的水土流失状况均实现持续好转。

京津冀地区水土流失面积较2011年减少了18%

从总体格局看,我国东、中、西部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减少,西部地区减少量大,中部和东部减幅大。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23.35万km2,较2021年减少1.37万km2,减幅0.61%。中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28.39万km2,较2021年减少0.43万km2,减幅1.48%。东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为13.60万km2,较2021年减少0.28万km2,减幅2.03%。

从重大国家战略区域看,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区域水土流失状况继续好转,水土流失面积年度减幅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京津冀地区年际减幅为1.93%,是全国平均减幅的近2.5倍。长江经济带减幅为1.55%;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区减幅为1.03%,其中西北黄土高原减幅达到1.48%。

与2011年相比,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西北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减少了18%、14%、14%,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

从重点关注区域看,东北黑土区、西南石漠化地区、丹江口库区及上游地区、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相比2021年减幅在1.18%~1.53%之间。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和三江源国家公园水土流失面积减幅分别为0.43%和0.23%,减幅均较上一年度有所扩大。

各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均呈好转趋势

从大江大河流域看,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流域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6%,水土流失面积94.75万km²,其中,水力侵蚀面积78.30万km²,占全国水力侵蚀面积的71.80%,风力侵蚀面积16.45万km²,占全国风力侵蚀面积的10.53%。各流域水土流失状况均呈好转趋势,水土流失面积较2021年平均减幅为1.48%,较上年度扩大0.19个百分点。

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看,40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水土流失面积年际减幅为0.74%,其中,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减幅达1.33%,是全国平均减幅的1.71倍,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减幅为0.45%,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及生态保护修复效果明显。

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看,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土流失面积均有所下降,水土流失面积占其土地面积的27.70%,较2021年减少0.66万km2,减幅0.62%。水土保持型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减幅最高,生物多样性维护型次之,水源涵养型、防风固沙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状况也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将建立严格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监管制度

水利部表示,坚持系统观念,打好预防保护“控增量”、综合治理“减存量”、强化管理“提质量”组合拳,持续改善全国水土流失状况。

建立严格的水土流失预防保护和监管制度,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围绕重大国家战略,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大力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复苏河湖生态环境,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高水土保持功能和生态产品供给能力。

水利部还将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抓手,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水土保持工作格局,健全水土保持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奖惩制度,综合运用产权激励、金融扶持等政策,有效带动激发民间资本参与水土流失治理积极性,不断提高水土保持监测、科技等基础支撑能力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管理水平,以水土保持高质量发展助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