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出台“深改19条”,流动性、底价发行等均是重点,哪些安排最超预期?

金融界

2023/09/03 23:10

财联社9月1日讯(记者 林坚)提供优质企业供给,提升市场流动性,进一步优化市场生态,市场期待的推进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一揽子举措正式出炉!这也标志着北交所站上高质量建设的新阶段新起点。

9月1日,证监会发布《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聚焦市场关键核心问题,集全系统之力,统筹推进北交所稳定健康发展,以及配套北交所发展的细化措施《证券公司北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特别规定》正式落地。本次改革方案被称为“北交所深改19条”,是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1+N+X”政策框架的专项安排。

就在同日,北交所、全国股转公司也发布了首批改革创新举措,进一步部署贯彻《中国证监会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北交所方面,措施涵盖内容包括投资者适当性、上市条件执行标准、转板、发行底价、做市交易、融资融券等多个方面;全国股转公司方面,进一步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

总体看,北交所实现了良好开局,各项基础制度安排初步经受住了市场的检验,市场发展符合开市时的预期。证监会也称,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深化新三板改革,高质量建设北交所,打造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切实提升资本市场服务国家战略的能力。可以看到,推进高质量建设北交所的一揽子举措,有助于市场健康平稳运行。对此,有市场人士在受访时表示,“这次制度改革既关心、立足当下,也眺望把握未来,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北交所市场有望迎来结构性重塑,市场生态或将显著改善。”

据财联社记者观察,本次改革方案重点聚焦投资、融资两端,会依据实际情况,先从投资端、交易端着手改革,从而进一步实现投融两端平衡,北交所生态将发生更加积极的变化,并进一步提振投资者信心。目前,北交所合格投资者已有557万户。记者也了解到,本次改革是系统性的改革,一系列实质举措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密集出台落地。

申万宏源北交所首席刘靖告诉财联社记者,从本次改革方案来看,有几点超预期的地方:

一是促进北交所高质量扩容的诸多安排,比如取消进入创新层前置融资要求、允许符合条件的优质中小企业在北交所IPO上市;

二是提升投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提升市场流动性水平,比如优化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允许PEVC通过二级市场增持其上市前已投资的企业在北交所发行的股票,引入公募、社保、保险等机构投资者。同时证监会发布了正式版的北交所做市特别规定,相较于征求意见稿,进一步扩大了券商申请北交所做市的范围;

三是改革新股发行制度,提升新股定价的市场化程度。比如发行底价制度改革及优化战略配售安排;

四是强化顶层设计安排,设立证监会推进资本市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高质量建设北交所各项政策研究、制定、实施工作。这将给后续北交所持续改革提供制度保障。

看点一:多措并举持续提升市场流动性

市场人士指出,在当前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通过综合改革强化北交所市场功能,对于更好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等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看,北交所广受关注的是流动性的问题。

北交所开市以来,日均成交10亿元左右,年化换手率200%左右。有业界人士表示,纵观全球,北交所流动性水平完全符合中小市值股票流动性特征,一些关键指标还优于境外交易所的可比板块。“但是相当一部分境内投资者基于沪深交易所形成的市场认知,认为北交所市场的流动性仍需改善。”分析人士指出,“着眼于未来发展和功能发挥,客观上北交所也有必要进一步提升市场流动性。”

可以看到,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北交所流动性的关键所在。实现高质量的企业持续供给,形成市场初步规模,是当前北交所高质量建设的重中之重。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17家,是开市时的近3倍,体现了“更早、更小、更新”的服务特色。上市公司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超四成,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

北交所改革方案提出,要优化发行上市安排,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加快聚集一批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这将有利于激发北交所市场活力,带动流动性整体提升。新方案称,聚焦北交所市场特点和深层次问题,持续推进上市公司质量专项行动,促进公司治理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抗风险能力、回报能力和信息披露质量持续提升。

根据改革方案,北交所明确发行条件中“已挂牌满12个月”的计算口径为“交易所上市委审议时已挂牌满12个月”,允许挂牌满12个月的摘牌公司二次挂牌后直接申报北交所上市,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降低市场成本、明确各方预期。

可以预见,随着一批市场认可度高、成长性好的科技创新企业上市,将为投资者提供更多、更优质的投资标的,激活存量投资者参与意愿。市场人士分析,投资者规模能够支撑北交所高质量扩容带来的融资端需求扩张,市场流动性有望持续提升。

看点二:对优化转板安排征求意见

有市场人士指出,化解流动性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通过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夯实流动性基础,通过交易机制创新创造交易需求,通过投资端改革引入增量资金。

来自制度层面的创新作用至关重要,也效果明显。可以看到,北交所设立以来,特色制度安排不断完善,市场功能日益发挥,市场活力不断增强。先后上线北证50指数,推出融资融券和混合做市交易。启动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累计发行3.3万亿元。

财联社记者留意到,本次制度改革也对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制度做出了调整,进一步提升估值空间,有助于提拉活跃度。本次改革方案提出,稳妥有序推进北交所上市公司转板。

据了解,前期,证监会已发布《关于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转板的指导意见》,沪深交易所、北交所、中国结算也已制定有关业务规则。近年来,资本市场各项改革持续深化,特别是随着北交所市场的设立和快速发展,上市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各方预期更加多元,为此北交所正就《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7号——转板》的修改完善向保荐机构、上市公司等经营主体征集意见建议,后续将尽快抓紧完善,进一步顺畅转板机制。

业内人士指出,转板不只是相关上市公司自身的事,还涉及投资者权益保护和沪深北三家交易所市场协调发展和稳定运行等因素,复杂度高,牵涉面广。相信在相关机制进一步完善后,转板将会更加稳妥有序实施。

业内人士还表示,北交所正处于市场建设初期,尚未形成稳定的估值中枢。属于“投资洼地、政策高地”。转板机制的通畅,对提升市场估值水平将起到显著作用。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已有217家,大量优质企业股票处于价值低估状态。

按照以往经验,本次北交所就完善《转板指引》及转板工作机制向经营主体征求意见,将有助于进一步打开北交所优质上市公司上升发展空间,促进北交所估值水平向两创板靠拢,带动北交所活跃度提升。

看点三:投资者队伍规模、增量资金有望激增

随着本次改革方案的顺利出台,北交所投资者队伍将激增,业内人士预计,近期或将达到千万级别。

目前北交所与上交所科创板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一致,都有50万元证券资产要求,但是北交所目前有557万投资者开户,科创板有近1000万投资者开户。

本次改革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对潜在投资者和已开户投资者的吸引力”。接近北交所的相关人士介绍,近期将充分调动证券公司经纪条线积极性,通过强化精准服务、简化权限开通程序等方式,提高潜在投资者的开户率和已开户投资者的参与度。此外,在扩大机构投资者方面的政策也值得关注:

一是完善基金公司分类监管评价机制,引导公募基金加大北交所投资力度,支持相关公募基金产品注册和创新。

二是更好发挥私募机构作用,允许除创业投资基金之外的私募股权基金通过二级市场继续增持其上市前已持有的北交所上市公司股票。

三是加大力度引进中长期资金,畅通社保、保险、企业年金等入市渠道。

此外,“北交所深改19条”支持地方发挥投资引领作用,设立面向北交所市场的创投、并购、投资等专项基金。

市场人士分析,随着这些措施落地,北交所投资者开户数有望达到千万级,市场流动性有望持续提升。

与投资者相挂钩的是投资标的和市场产品的吸引力,本次改革还提出,要高标准建设北交所政府债券市场,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推出公开发行可转债,不断完善北交所指数和基金产品体系。

此外,自9月11日起,北交所将全部北交所存量上市公司股票纳入融资融券标的,同时明确新股自上市首日起自动纳入融资融券标的,为投资者提供更多的交易选择和风险对冲渠道,进一步促进市场交投平衡,提升市场价值发现功能。

看点四:允许符合条件的新三板做市商参与北交所做市业务

在北交所引入做市制度以来,对于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构建服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制度,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作为做市制度的组成部分,北交所做市商正在贡献出更多的支持力量,而不仅是做市商的单一角色。做市商依规履行做市报价义务,技术系统运行稳定,对做市股票的流动性改善和交易质量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

可以看到,做市商制度是与中小市值股票相匹配的一项交易机制。目前共有15家券商在北交所提供做市服务,做市标的股票60余只,覆盖面达全市场的近三分之一,功能初步发挥,成效较为明显。

“股票做市业务最早由新三板引入,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一批深耕新三板做市业务的券商队伍,但是基于稳起步的目的,前期北交所做市商资质管理参照科创板要求,相比北交所市场做市业务的旺盛需求,做市商数量还不太够。”一位多年跟踪新三板和北交所发展的券商人士分析说,“这也说明能够为北交所提供做市交易的后备军很充足。”

在优化做市交易制度方面,本次改革方案结合中小券商是服务中小企业主力军的现实情况,引入在新三板做市业务经验丰富、风险管理到位的做市商参与北交所做市业务,中小券商连接中小企业,门当户对,匹配性更高,有利于真正发挥北交所做市商作用;配套提供借券做市、推出盘后固定价格交易机制,进一步丰富做市库存股风险管理工具。

此外,本次改革方案还注重通过优化交易机制,提升投资者参与便捷性。体现在:健全市场多空平衡机制,推出转融通,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范围;稳步推进启用北交所独立代码号段,提高北交所股票辨识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揽子举措内,证监会还制定并发布了证券公司《做市规定》,重点规定了北交所股票做市准入条件,同时对规则衔接、监督管理作了原则规定。记者梳理发现,主要有两个关键调整:

一是做市准入门槛调整。净资本由 100 亿元调整至 50 亿元,连续 3年分类评级为 A 类 A 级(含)以上调整至近 3 年分类评级有1 年为 A 类 A 级(含)以上且近 1 年分类评级为 B 类 BB 级(含)以上。同时,新增更加符合北交所特点的两项指标,即在北交所保荐上市公司家数排名前 20 或最近 1 年新三板做市成交金额排名前 50,其他条件保持不变。

二是依据《科创板做市规定》取得上市证券做市交易业务资格的券商,可以在北交所按照规定开展证券做市交易业务。

进一步地,证监会也表示,将指导北交所持续做好风险监测与日常监管工作,推进北交所股票做市交易业务稳妥有序开展。

值得一提的是,做市商亦是中介机构,除了做市制度上面进一步优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北交所深改19条”着眼于改善市场环境,构建良性市场生态,针对更好发挥中介机构作用,还提出一系列举措。业内人士指出,中介机构将迎来在北交所发展的新机遇。

“北交所深改19条”指出,要研究明确资本市场普惠金融执行标准,建立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形成支持证券公司深度参与北交所建设的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基金管理公司分类评价体系。

市场人士分析,考虑到市场对于提高证券公司北交所业务分类评价专项加分呼声较高,本次改革很有可能对在北交所开展保荐、发行融资、做市、经纪等业务核心指标排名靠前的证券公司给予加分,这将为券商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看点五:调整发行承销制度,或将告别发行底价制度

本次北交所综合改革提出,将统筹优化北交所公开发行承销制度,调整发行定价和配售机制。

其中,调整信息披露要求,不再要求发行人提前确定发行底价,发行人可将后续询价或定价产生的价格作为发行底价,进一步提升新股发行定价的市场化水平,促进一二级市场平衡发展。

北交所底价制度由精选层平移而来,市场建设初期在保护新三板原股东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经过近4年的运行,市场出现了一些新情况,特别是精选层由新三板一个层次变更为北交所,市场定价逻辑发生了变化,有必要坚持市场化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发行底价制度的适用安排。

市场人士指出,本次改革方案提出“改革发行底价制度,促进提高市场化水平。”这意味着北交所发行底价制度或将退出历史舞台,有助于市场各方在发行过程中充分博弈,形成合理价格,健全北交所估值定价功能。

此外,本次改革方案还提出“优化新股发行战略配售安排,放宽战投家数和持股比例限制。”市场人士分析,该举措充分考虑了北交所市场实际,有助于更好满足战略投资者参与意愿,带动更多投资者参与新股公开发行和二级市场交易。

看点六:北交所撬动新三板发展即将出台

业内人士认为,本次北交所综合改革在推动形成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强化新三板市场培育功能和能力,利好新三板挂牌公司向上发展。

北交所上市公司累计公开发行融资超440亿元,平均每家融资2亿元撬动作用显著发挥,对新三板创新层、基础层的带动效果不断增强。2022年以来,新增挂牌公司457家,新增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同比增加三倍,目前创新层公司1877家,处于近年来最高水平。为进一步优化新三板制度,本次改革方案提出以下举措:

优化新三板分层标准,取消企业进入创新层前置融资1000万的要求;

开展新三板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制度型对接,落地公示审核制度;

制定北交所撬动新三板发展的专项方案;

促进新三板更好发挥孵化培育功能,切实提升更早、更新、更小优质科技创新型企业的获得感;全面优化新三板市场监管基础制度,形成协同一致、衔接有序、成本相适的制度安排。

“新三板与北交所共同构成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市场人士预计,本次改革方案落地后,支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全链条服务体系将更加完善,“主阵地”建设合力愈发强大。

看点七:将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

本次改革方案表明,北交所将持续加强市场监管和风险防控。

一方面,坚持监管从严导向,持续提升上市审核质效,严格把好市场“入口关”,推动公司牢固树立“敬畏上市”意识,加强科学监管、精准监管,对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着力提升公司质量,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夯实市场健康发展基础。

另一方面,坚持底线思维,健全全流程全链条风险防控机制,大力推进科技监管,全面提升智能化监管水平,提高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能力,维护市场稳定运行,牢守风险底线。

看点八: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多方面有着质的变化

证监会对北交所发展有着明确的发展“时间表”。一是争取经过3到5年的努力,北交所市场规模、效率、功能、活跃度、稳定性等均有显著提升,契合市场特色定位的差异化制度安排更加完善,市场活力和韧性增强,形成北交所品牌、特色和比较优势,对新三板的撬动作用日益显现;北交所与新三板层层递进、上下联动、头部反哺、底层助推的格局初步构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效果更加明显。

二是再用5到10年时间,将北交所打造成以成熟投资者为主体、基础制度完备、品种体系丰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透明高效、具有品牌吸引力和市场影响力的交易所,带动新三板成为创新型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孵化地、示范地、集聚地。

来源:财联社记者 林坚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