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多家企业,正面回应!教育部最新表态

咩事

2023/09/23 13:14

“没人愿意接受(预制菜),只是没办法的情况下只能这样。”黄莹的2个小孩正在读小学和中学,最近,关于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引起广泛讨论,但黄莹没有太担心,“因为小孩从小学到中学都有饭堂,老师也在饭堂吃”。但黄莹觉得,学校没饭堂的话就只能吃预制菜,这样安全和营养都没法得到保证。

和黄莹一样,多位家长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达了对预制菜食品的担忧,有家长坚持每天花费两倍多的价钱,和小孩到校外吃饭,还有家长坚持给小孩送饭。

有学者指出,这种“担忧”背后隐藏的,是社会对预制菜的理解并不全面,“现在进入校园的预制菜,主要是预制净菜和半成品菜肴,而不是大家理解的C端的即热即食的菜肴”。

此外,这段时间以来,多地教育局及市场监管局,均就属地学校是否有预制菜作出回应。

前天(9月2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致电广州多家学校配餐企业,对方均回应称没有预制菜制售,同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官方渠道致电广州市教育局,对方回应称,已关注到相关舆情,如果有回应将会及时公布。

忧虑预制菜进校园

有家长组团在校外吃饭、给孩子送餐……

李珊来自山东济南,她的小孩今年9月开始读二年级。李珊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小孩开学后,她从小孩的同学处了解到学校提供的是预制菜后,便不让小孩吃学校的饭菜。尽管学校并没有明确跟家长表示供应的是预制菜,但李珊依旧觉得,从饭菜的照片就可以看出盒子是加热盒,肯定是预制菜,“上学期还不是预制菜”。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受访者供图

李珊称,从开学起,她就带着小孩去校门口的机构吃饭,这被她称为“校外小饭桌”,但价格并不便宜,她表示,校外吃饭需要每个月800元,而在学校吃饭,一天只需要15元,花费两倍有多,“差距不小,但没办法。预制菜不适合天天吃,更何况是长身体的孩子”。李珊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少家长都反对预制菜进校园,除了“校外小饭桌”,还有家长会把小孩带回家吃饭,只有大概10位家长选择继续在学校吃。

南都·湾财社记者注意到,对于预制菜的焦虑,不只李珊一人。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家长明确提出“反对预制菜进校园”,不少家长称中午给孩子送饭,称“一顿预制菜都不想让孩子吃”,有家长曾发文称开车给孩子送饭,但是排在队伍的后面了,“过期预制菜风波之后的周一明显送饭的车多了”。

不过也有家长疑惑,预制菜究竟是什么?来自广东佛山的沈玲有3个孩子,小孩都在上学阶段。她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小孩所在的学校是有企业供餐的,她曾了解到,供餐企业每天都有原料配送的,煮完后把饭菜装进不锈钢碟子,然后装进保温箱,再用专业配送车拉入学校,一份份送到课室给学生吃,“这种应该不属于预制菜吧?即煮即送的配餐属于预制菜吗?”

虽不了解,但最近的讨论还是让沈玲觉得预制菜是“不安全的”,“吃一餐是无所谓的,但如果长期都吃预制菜,对身体不是很好的吧”。也有家长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预制菜在特殊时期可以作为应急食品,但不适合成为孩子们的一日三餐,“家长对学校伙食的期望也只是最基本的,要求食材新鲜、健康和安全”。

多地教育局、多家供餐企业回应

广州市教育局:已关注到相关舆情

那广州学校的供餐企业制售的是预制菜吗?

南都·湾财社记者致电广州多家学校配餐企业,多家企业均称没有用预制菜。

蒸味佳(广州)餐饮管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企业给广州的几所小学和中学做配餐服务,企业没有使用预制菜,都是当天现做的,“我们是明火厨房,是有炉灶的,不是预制菜那种包装的。预制菜肯定没有现做的有营养”。

广州新又好集团有限公司则回应称,企业供餐给番禺区7、8所学校,并没有使用预制菜,是中央厨房制售的成品配送给学校,也是企业自己当天做的,“预制菜是很有争议性的话题,虽然很火,但有多少家长愿意接受预制菜呢?预制菜本身就会有添加剂,我认为,预制菜更合适提供给社会公众,按需供给”。

此外,佛山市中央厨房供应链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也回应南都·湾财社记者称,目前企业对接佛山20多所学校,每天供餐约1万份左右,都是当天新鲜制作、新鲜烹饪的,“我们对接的学校都没有饭堂,不具备制餐的条件”。该负责人称,比如青菜,企业是从生产基地拿回公司现场制作的。

对于预制菜能不能进校园的问题,有供餐企业表示,首先预制菜的概念需要界定,其次便是进校园后,孩子的身体健康能否得到保障发展,也需要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多家供餐企业均表示,对于即热即烹的预制菜食品,他们是反对其进入校园的。

南都·湾财社记者不完全梳理发现,成都、青岛、湖州、荥阳等多地教育局曾就此话题公开回应称,属地学校并没有使用预制菜,而珠海市市场监管局也曾回应称,珠海学校的食堂没有成品的预制菜。

9月21日,南都·湾财社记者通过官方渠道致电广州市教育局,对方回应称,已关注到相关舆情,如果有回应将会及时公布。

教育部表态:预制菜不宜推广进校园

据新华社9月22日消息,教育部有关司局负责人就“预制菜进校园”一事接受采访中谈到,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事关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长期以来会同相关部门,切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先后制定实施了《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营养与健康学校建设指南》等制度规定,不断加强对学校食品安全和营养健康的管理。

食品安全法第五十七条规定,学校等集中用餐单位的食堂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从供餐单位订餐的,应当从取得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企业订购,并按照要求对订购的食品进行查验。供餐单位应当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标准,当餐加工,确保食品安全。

这位负责人指出,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学校食品安全,十分关心学生健康成长,广大家长期望孩子在学校吃得既绿色安全又营养健康。经研究,鉴于当前预制菜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体系、认证体系、追溯体系等有效监管机制,对“预制菜进校园”应持十分审慎态度,不宜推广进校园。

南都记者了解到,伴随着“预制菜进校园”引发热议的过程中,已有多地教育部门表态不支持预制菜进入校园,并强调了学生饮食健康、营养和安全的重要性。

公开报道显示,9月17日,海南省12345热线在回应市民对预制菜进入校园的疑问时透露,海南省教育厅、省农业农村厅已经做了联合部署,不支持不鼓励预制菜进校园,将全力保障校园食品健康安全。

9月14日,浙江省湖州市教育局在答复相关问题时表示,湖州市要求学校食堂采购新鲜食材,目前没有预制菜进入校园,将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

此外,广东东莞、河南荥阳、浙江湖州等多地教育部门也于近期对预制菜进校园相关问题作出回应,表示并不存在此类情况,将进一步加强监管。

专家:

不能够把预制净菜、即热即食的菜肴混为一谈

南都周刊9月20日发起“你支持预制菜进食堂吗”调查,截至发稿前,调查数据显示,77.3%的人不支持预制菜进校园,认为吃食堂就是图个新鲜卫生,20.9%的人则表示无所谓,认为只要保证质量没问题就行。

那预制菜到底安不安全呢?9月20日,广州卫健委曾就预制菜话题发文称,预制菜有优点也有缺点,预制菜的食品安全相对更有保障,但在口味、口感和质地方面都相对欠缺,而且营养较为单一。

广州卫健委表示,不建议一日三餐都吃预制菜,长期食用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等情况,具体来看,是因为食材种类的限制,导致预制菜的营养较为单一,另外维生素等成分可能会在加工过程中出现较多的流失,再有,预制菜的主食多为白米饭,难以实现粗细搭配。广州卫健委建议,点餐选择大点的餐饮店,购买包装预制菜选择正规大品牌商家。

然而,许多讨论聚焦在即热即烹的预制菜产品上,并非全部预制菜产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创新团队首席科学家张春晖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预制菜是通过工业化、标准化加工生产的成品和半成品菜肴。现在进入校园的预制菜,主要是预制净菜和半成品菜肴,而不是大家理解的C端的即热即食的菜肴。这种菜肴进校园非常少,原因是即热即食的菜肴成本较高,比如肉类预制菜的红烧肉、水产类预制菜的酸菜鱼等。所以不能够把半成品的预制净菜、预制食材和C端消费的即热即食的菜肴混为一谈。

张春晖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预制净菜主要是指对蔬菜、肉类、水产等进行预处理或预烹调,“蔬菜的话,就是切丁、切丝、切片以及杀酶杀青,肉类的话就是切丝、切丁、切片、滚揉、腌制等”。张春晖表示,这样的预处理生产的预制净菜和半成品菜肴在冷链条件下,营养和安全是可以得到保证,通常不需要添加防腐保鲜抗氧化剂,“和家里面现制现做的没有太大区别,因为我们用标准化操作,规范化生产”。

张春晖认为,市场对预制菜的认知还存在着误解。目前,家长认为预制菜不如现制现卖的安全,主要指的是即热即烹的预制菜,比如酸菜鱼、红烧肉等,这也是目前市面上C端主要流行的预制菜产品,“这些即热即食类产品确实会用一些防腐、保鲜、抗氧化剂。但是这些即热即烹的菜很少能够进入学校、进入学生餐”。他表示,一般热链学生餐从生产到餐食的过程通常不超过几个小时,冷链学生餐通常采用双厨房模式(卫星厨房),生产中不需要额外使用添加剂。

此外,张春晖也向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像酸菜鱼、红烧肉等即热即烹的食品是不太可能成为学生餐的,一是这部分预制菜成本比较高,二是学生餐的蛋白、维生素、矿物质、脂肪等营养搭配都是有要求的,“有些厂家、学校生产采购管理和品控等环节出现问题,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这种问题都归因于预制菜本身,事实上,预制菜满足了我们对营养、美味、便捷、安全的需求”。

预制菜产业方兴未艾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预制菜产业的扶持力度。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提升净菜、中央厨房等产业标准化和规范化水平。培育发展预制菜。”

南都·湾财社记者试图联系多家预制菜企业采访,但均被婉拒。一家预制菜企业负责人表示,政府推动预制菜,但预制菜的范畴、标准却没有被民众理解,混淆概念,预制菜相关企业发表观点只会越描越黑。

预制菜产业方兴未艾。今年3月,《2022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里面指出,2022年中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4196亿元,同比增长21.3%,未来几年中国预制菜市场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到了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南都·湾财社曾在2022年7月起走访广东15个地市,调研了23家预制菜产业链企业。调研组发现,广东各地对预制菜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很大,各类资本投资热情高涨,消费者消费热情较高,整体而言极具发展潜力,但也存在标准制定滞后、产业整体规划不足等问题。

在此前调研走访中,不少预制菜企业曾表示,预制菜产业面临的挑战,一是如何还原最佳的口感,二是在加工、运输过程中,如何保持产品最优的状态,“预制菜经过量化和工业化之后,它能不能更接近消费者的需要。预制菜的核心最终还是产品,产品好才能让消费者接受”。

广东省餐饮协会秘书长程钢告诉南都·湾财社记者,社会应引导消费者消除对预制菜的偏见,“预制菜不等于剩菜,不等于不营养,它只不过是保障农民辛苦劳作价值的一种时间延续方式”。程钢认为,农民辛苦种的粮食,不可能坏在地里,通过预制菜的工业处理方式,可以延长时空半径,而所有食物都有其合理的生命周期,预制菜只是合理性的增强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增加农民收入的合理性的加工方式。

程钢表示,预制菜的价值还在于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尤其保障偏远地区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区间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维持国内粮食价格的稳定性,维持全国粮食安全供应的平衡性。

程钢也认为,预制菜暂时还不等于美食,也需要建立行业规范,如预制菜要把传统“预制菜”进行现代改造,要运用科学手段论证预制菜生产工艺、保存方法,对预制菜进行特殊物流渠道规范,从伦理、法律全面规范预制菜的生产,做到生产的合理性、透明性与安全性。

南都记者 冯家钜 詹丹晴 程姝雯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南都 #学校 #家长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