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版《2022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发布:看病不必再局限北上广,全国多地出现“黑马”医院

智者乐水

2023/11/25 18:52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11月25日,由国内著名同行专家担任评审的复旦版《2022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复旦版《2022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在上海市发布。这是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作为独立第三方开展的公益性项目,也是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第14年发布。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位列《2022年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前五名。

全国共有100家医院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45个专科(前10名)榜上有名。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介绍,今年评委专家库总人数从去年的5406人进一步增加至5655人。今年共向5655名专家发出邀评函,收到专家有效回执从去年的3553份增加到3782份,增幅从去年的65.7%上升至66.9%,继续领先于“排行榜评选常态化”已有33年历史的美国最佳医院评选33.5%的专家有效回复率。

今年复旦版《2022年度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评选增加了三个学科:疼痛学、运动医学和罕见病学。

从本年度百强医院榜单来看,北上广医疗高地优势已被新兴力量进一步打破,“三足鼎立” 局面已呈现 “多地开花”之势,多地涌现出一批“黑马”医院。如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复旦版《2022年度全国医院综合排名》中均已跻身前十名。

2010年12月以前,中国医生和医院管理者对什么是“中国最佳医院排行榜的标杆作用”认识还很模糊,中国患者得病后,想找一个好专科、好医院就诊,似乎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因为他们掌握的医疗资源极其有限。2011年3月,聚集于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的一批专家学者,在所长高解春教授的带领下,推出我国首个《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和《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

高解春说,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初心”和宗旨是为学科建设树一个标杆,一直强调专科排行榜更具意义和权威;相同学科间互比高低,如各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内科相比,疼痛科与疼痛科相较,很容易见上下,而各医院专科排名的总成绩分别叠加,就会“诞生”一个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

如今排行榜与发布初期相比,前十名中,除前三名无变化外,第四名至第十名已有很大变化,上下浮动达10名之多,甚至有的医院已跌去十几名。由此证实,在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引导下,学科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大医院的重视,不进则退,少进也退的良性循环,已然成为排行榜评价体系的基本逻辑,竞争机制。

复旦版医院排行榜的视角和纬度是以学科为对象,因此对学科的可及性,可读性、权威性更强,因为它主要围绕临床声誉“做文章”,临床创新、学科影响、病人感召力、学会任职、科研产出等叠加效应都会对学科声誉的排名产生巨大影响。

复旦版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从可及性来说,已对我国所有医院(包括部队医院)实行“全覆盖”。因此患者手握这份榜单,可以在全国任何区域找到一个心仪的医院、适合的专科就医看病。

以下是今年榜单详细情况,点击长按可保存,建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全国医院综合排名前50名。制图 李蓓

排名全国前100名的上海医院。制图 李蓓

以下为全国专科声誉排名(制图 李蓓):

头图为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宣读医院排行榜榜单。孙国根 摄影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医院 #复旦 #排行榜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