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院之星 | 刘向一:难忘2019年那个蝉鸣不绝的炎炎夏日,那位80岁的老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23/12/22 13:10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3年度优秀青年医师奖揭晓,六位年轻的医生各有特色,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发挥着光和热,点亮了自己,也温暖了别人。

今天我们向您介绍的优秀青年医师是: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刘向一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您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医生?

早在年幼之时,我对于生命奥秘的探寻就有着无限向往,而救死扶伤的事业更是一份助人的事业,一份光荣的事业,它能带给我的快乐是双倍的,是任何其他职业都无法比拟的。从医是我坚定的唯一的选择。

点击图片,查看成长经历

从医以来,给您留下印象最深的患者

2014年,初出茅庐的我进入神经内科学习。2016年毕业后,我留院工作。不知不觉已走过九个春秋,回顾往昔,2019年那个蝉鸣不绝的炎炎夏日,留给了我最为深刻的记忆。

张爷爷是一位80岁的高龄患者,在心内科住院。一天,张爷爷突发左侧肢体无力。

“可能发生了急性脑卒中!立即联系启动院内卒中绿色通道!”

心内科立即启动院内卒中绿色通道,同时请神经内科对患者进行评估。在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下,很快为患者完善了头颅CT检查,并立即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后,尽管他的肢体力量稍有恢复,但头颅核磁共振检查仍显示大面积的脑梗死,面对患者的状况,不能有丝毫掉以轻心。

当我接诊患者的时候,正是急性脑梗死后脑水肿的高峰期。我为他进行了仔细的查体,并认真查看了相关检查结果。

患者的一般状态很差,除了严重的脑水肿外,还同时存在继发性癫痫、肺炎、呼吸衰竭、血小板下降等并发症。

每一个并发症,都是医患双方需要携手跨越的一道关卡,如果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危及生命

在床旁仔细查看老人的状态、观察心率血压和体温的变化、监测血小板高低和感染指标的走向......这些几乎成为了我每天上班后最先要做的事。首先要对他的情况谙熟于心,随后依据老人当天情况,精细地调整药物。

治疗的困难之处在于,无处不在的矛盾因素:脑梗死与血小板降低的治疗矛盾,癫痫的药物与抗生素间相互作用的矛盾……每一个矛盾就像一只灵敏的天平,向任何一侧倾斜多点,都会打破来之不易的平稳。

此时,北医三院多学科协作成为我们强大的后盾,心血管内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药剂科、血液内科等科室是我们亲密的战友,针对患者的病情多次讨论,进行更全面的评估和更综合的考量,并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查找,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渐渐的,老人的病情稳定了下来,体温不高了、血小板逐渐回升、癫痫发作也停止了,最终意识恢复以往的清醒和敏捷,开始配合肢体康复锻炼。精神好转了,老人也逐渐恢复了饮食,从一小口一小口,到一大口一大口。最终,老人拔除了胃管,可以到康复科进一步康复治疗了。

整整一个月的时间,老人的病情始终令我精神紧绷、不敢放松。

治疗的过程是漫长的,在医患共同面对疾病的过程中,一句简单的“加油”,或是轻轻地握住他的手,给他鼓励,帮他树立战胜疾病的决心,也不可或缺。

数月后,老人顺利康复出院。在家人的陪伴下,张爷爷笑着与我们挥手告别,精神饱满地迎接生活中的下一个挑战。时至今日,我还能时常想起这个画面,它带给我精神上的力量,鼓舞我继续投入下一位患者的救治中。

临床工作中,患者往往更容易折服于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因为病变的去除使得治疗立竿见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内科对于药物的调整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也一样具有相当大的难度,患者可能鲜有机会了解一二。

诊疗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病情复杂,面临许多的未知,医生有时会依据经验微调一些药物。这种时刻,我们更要感谢患者对于医生的信任

疾病是残酷的,但医患之间的和谐关系和信任协作使得我们能够冲破疾病的阻挠,共同在迷途中寻找最合适的道路,到达疾病疗愈的共同目的地

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我将勇攀高峰,努力提高自身诊疗技术,同时和更多的青年医生一同钻研探讨,探索更新更好的技术方法,突破尚未被攻克的棘手难题,不负生命之重托。

图、文 | 神经内科 刘向一

海报 | 宣传中心 李樽彝

编辑 | 陈笑悦(实习)、宣传中心 张轩烨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