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远征:人民币国际化将不存在汇率问题,金融混业监管符合国情

第一财经2018/03/09 21:53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近日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如果人民币本身变成国际锚货币,那么汇率要不要自由浮动就不再是一个问题,因此反而要努力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周五,央行就“金融改革与发展”举行的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表示,人民币国际化的主要政策都已经基本上出台,下一步工作主要是境内资本市场与全球主要市场连通,和逐步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人民币能否完全为国际市场接受,成为资产计价货币,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曹远征认为,从2016年人民币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篮子以后,已经是国际货币了。因此,资本项下开放问题其实是人民币能不能在资本项下率先开始自由流动。

  “今年以来,央行更多鼓励人民币自由地跨境使用。个人项下的境外生活费,甚至一些投资,都可以用人民币出境,这条新的路线就是本币项下率先流动,进而创造条件,实现本币和外币的可兑换。”他指出。

  3月5日,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放宽或取消银行、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外资股比限制,统一中外资银行市场准入标准。

  曹远征认为,如果各国的外资机构、金融机构在上海经营人民币业务,人民币能为各国使用和接受,人民币就自然实现国际化了。从国际货币的角度,就不再需要关注人民币的汇率,就像现在很少讨论美元的汇率。

  “将来不是人民币跟其他货币挂钩的问题,是其他货币跟人民币挂钩的问题。那么关键问题就不是汇率问题,而是利率问题,人民币的利率会覆盖整个国际市场。这是金融开放很核心的含义。”他表示。

  人民币超预期升值与国际化程度有关

  去年初,市场曾普遍预计人民币兑美元将会在一年内跌破7元,但实际上人民币一路升值,去年全年人民币兑美元上涨超过6%,今年年初至今短短两个月时间涨幅超过3%。

  对此,曹远征表示,这是因为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汇率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岸人民币CNY的汇率和离岸人民币CNH的汇率走势关系密切。如果境内开始控制境外人民币净流出,加上利率升高,那么汇率就有升高的可能性。”

  他指出,去年很多机构预测人民币要破“7”的原因是,部分机构在进行人民币套利交易,借人民币去买美元,追涨美元。但只有人民币跌到1美元兑换7.2元人民币,才能覆盖他们的融资成本。当人民币利率上升,汇率不及“7.2”时,他们就必须抛美元换人民币还债,人民币的汇率就反弹了。

  在他看来,2017年最重要的外汇政策就是扩(人民币)流入、稳汇率,相关措施第一个是中国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全球开放,第二个是债券通,使散户的资金能够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由于人民币的收益率高于美元的收益率,如果人民币兑美元一年的贬值低于利差,那么持有人民币资产还是合算的。同时,去年5月以后,尽管美国经济表现强劲,但是美联储担忧资产价格大跌,对加息比较犹豫,这时美元升值可能性下降,美元指数往下走。”曹远征表示。

  资管新规有利银行理财分散风险

  周五,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在“金融改革与发展”记者会上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央行去年11月公开征询的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新规已经完成意见收集,央行正在会同相关部门进行修改,将尽快公开资管新规。

  他表示,“监管部门对合理的社会意见进行了研究和吸收,在考虑规则的同时,会考虑怎么化解资管行业目前存在的风险和对金融市场的影响,会在其中寻找一个很好的平衡,会尽快向社会公开。”

  曹远征对第一财经表示,银行理财产品从积极意义上说,属于金融深化的一部分,使得资金从信贷市场走向资本市场。但是理财属于出了资产负债表又含在资产负债表里面的一项业务,仍然存在刚性兑付的现象,风险没有暴露出来,投资者不会认真对待风险。

  “这也暴露出监管上的一些缺陷,过去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但是银行理财业务已经和资本市场关联,表现出混业经营。”曹远征说,“资管新规最核心的一点是风险透明,这样既消除了刚兑,同时也让风险在市场上及时披露,使投资者有了自我选择的权利。”

  他认为,银行理财的问题在于一级市场发行后,二级市场无法转让,风险不能分散到市场中,仍然憋在银行里,所以也叫影子银行业务。

  他建议,如果随着监管体制调整,金融市场打通,可以对银行理财产品做资产证券化,在信息透明下实现市场准确定价,从而分散风险。

  金融走向混业监管符合国情

  资管新规只是近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从分业监管转向综合监管、由机构监管转向功能监管的第一步。“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将审议国家机构改革方案,旨在提高监管协调效率、填补监管空白的新金融监管框架有望在“两会”结束后落地。

  对此,曹远征认为,过去中国市场是分开的,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独立发展。但是随着金融深化,市场出现混合发展。而监管体制的调整适应了中国金融发展的形势,综合监管将能够覆盖整个金融市场。

  在他看来,新的监管思路将转向综合监管、功能监管。“大资管条例恰恰就是一个功能监管的安排,不管是保险还是证券还是银行,都要覆盖。监管关注的是产品,看产品的风险在哪,而不是说按行业隔断,这可以说是金融改革的一个进步。”

  去年11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办公室设在人民银行,标志着金融混业监管时代来临,央行开始承担宏观审慎管理的监管角色。

  曹远征表示,宏观审慎管理和货币政策是采用一套工具,但是目标是不同,所以应该放在央行。宏观审慎管理在国际上叫做“双峰监管”,以英国最为典型,“十九大”后讲的“双支柱”也有此含义,央行设在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框架下,既是承担货币政策,同时也承担金融稳定的宏观审慎监管。

  “宏观审慎管理之外,其他的监管我们就叫行为监管。行为监管类似城市执法,不管是摆摊卖水果还是卖服装,都要一个专业的摆法,要求法律、会计都是合规的。”曹远征指出。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