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机器人已经开始抗疫了

精益争霸

2020/03/08 21:23

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病毒面前,身体是脆弱的;在长期、大范围对抗中,人力是受限的。相比17年前的SARS,2020年新冠肺炎让我们看到了智能技术在抗疫一线的力量。问诊、消毒、送餐、测温,智能技术在很多场景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一、 室内场景“无接触”配送

近日,处于重灾区的温州市人民医院,迎来了一批驰援“小护士”。它们不用穿防护服,不用戴口罩,不怕感染,甚至不用下班。

它们的记忆力超群,24小时按时按点,为患者送药送餐,乖乖地全程无接触配送。

这批小护士名为“欢乐送”智能配送机器人,来自深圳市普渡科技有限公司。除了送餐送药,它们还能在服务台担当问询、导诊的任务,还能陪病人唱个歌、唠个嗑。

二、 医院无人导诊、导引病人与远程诊疗

这类机器人可以看做此前在商场、酒店提供导引服务的机器人的场景延伸。

疫情期间,猎豹移动携手其投资的智能机器人公司猎户星空推出三款“智能疫情防控机器人”,能够实现基层医院的发热问诊、导诊及初步诊疗、医疗信息的第一时间披露、医疗物资的定点递送等功能。

(红外测温版智能疫情防控协作机器人)

1月27日,猎豹移动携猎户星空将两台智能服务机器人落地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其中一台智能服务机器人,可实现无人导诊,自动响应发热问诊、引领病人及初步诊疗,并可实现医生对病人的远程诊疗。另一台提供大家熟知的递送化验单、药物等工作。

无人导诊可以将医护人员从简单又耗时耗力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远程诊疗则能更高效省力安全地进行病情诊断。

猎户星空智能服务机器人

三、室内场景消毒

此前较少受到关注的消毒机器人此次大显身手。

上个月,深圳首家喷雾消杀机器人YOGO在深圳星河WORLD园区完成了第一次消毒作业。该园区内有700多家企业,25000多员工。疫情期间要保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地消毒,人工压力很大。

据悉,YOGO喷雾消杀机器人使用的是佳姆巴消毒液,对眼鼻均无刺激。

一台YOGO喷雾消杀机器人可以负责30层楼的消毒,雾化高度可达2米,对100㎡的场所进行喷雾消杀大约需3分钟,比人工消杀范围更大、速度更快、更安全。YOGO可以提前规划消毒路径,还能够自主通过门禁、乘坐电梯上下楼。

YOGO喷雾消杀机器人

四、 室外道路无人配送

2月6日,京东物流自主研发的智能配送车完成了武汉智能配送的第一单。无人配送车从京东物流武汉仁和站出发,驶上一段公开道路,开往600米外的武汉第九医院,为医院全天候配送医疗物资和生活物资。在配送人力紧张的核心疫区,无人配送车可以防止交叉感染,提高配送效率。

京东物流无人配送车

五、 无人机抗疫

这次疫情中大放光彩的还有无人机。无人机怎么抗疫?

2月8日,大疆出动多架无人机,对深圳龙岗工业园区进行消杀,覆盖面积超300万平方米。

2小时,搞定60万平方米。减少了人工,避免了交叉感染,效率还大大提高了。此经一疫,无人机,从深圳流入各地。

在内蒙古的一个偏远村子里,一老奶奶没戴口罩出门,就被无人机盯上了。这货还会说话:

“老奶奶别看了,这是咱们村的无人机啊!
你不戴口罩就不要出去不要乱跑!记得赶紧回家洗洗手!”

这大概是偏远农村的老百姓,离高科技最近的一次。

市场反馈是判断需求真伪的试金石。从多家机器人企业了解到的信息,因为无接触服务的安全性,医院方面供不应求,机器人企业订单猛增。

擎朗智能CEO李通透露,截止2月12日擎朗一共交付百台送餐机器人,公司共接到全国各地医院的500多台送餐机器人的需求,目前已经在排队部署。此次疫情,擎朗交付一线的机器人总价值约千万人民币。

机器人抗疫与大众熟知的机器人送餐功能类似,都有提高效率,节省人力的功能。以擎朗为例,其送餐机器人此前已在海底捞等餐饮企业落地。启用机器人送餐的目的就是提高效率,节省人力。据悉,餐厅基本上一年左右就能实现投资回报(可以理解为送餐机器人售价约等于一个服务员一年工资)。但疫情让订单短期猛增的是一个更重要的需求——“无接触”配送功能。

同时,擎朗智能CEO李通向智能进化论透露,此次疫情对于服务机器人行业来说,挑战不少:

首先是发货问题:突发疫情使得物流运输稳定性降低,高速封路及排查都会降低运输时效,导致医院方面供不应求;

其次是工作人员的安全问题:由于机器的部署实施需要工程师到现场支持,在一些病情严重的地区,工作人员的安全受到了威胁,面临隔离;

此外还有资质问题:机器人进入疫区需要获得来自医院、政府的一系列背书及认证,救灾物资需要走绿色通道,这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配送及部署时间。

3、是刚需还是噱头,机器人行业如何发展?

目前,受制于成本、技术实用性等因素,服务机器人离真正爆发还有一段时间。

疫情催生了大量“无接触”配送需求令行业短期内订单暴涨,经过良好的市场教育和场景拓展,这对服务机器人行业长期是利好的。总结来讲,机器人抗疫,既没达到刚需的程度,但也不是营销噱头。

透过疫情,可以一瞥服务机器人发展的几个趋势:

1. “无接触”服务放大了机器人的价值。服务机器人在全国多地医院、病区提供无接触配送服务,完成配送餐食、生活物品、医疗用品等,代替医护过程中重复机械但耗时耗力的流程化工作,避免交叉感染,减轻一线医护人员的负担。

2. 服务机器人的核心应用场景由餐厅、商场、酒店,延伸到医院、社区新兴需求,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得到验证。

3.依托服务机器人此前的技术积累,场景转换快。迅速完成了从餐厅场景到医院、病区送餐送药场景,从商场导引场景到医院导诊场景的转化,实现迅速上岗。

4. 疫情危中有机,成为服务机器人行业进行市场教育、培养用户习惯的好机会。

“长期来看,疫情起到了市场教育的作用,让许多之前没有接触了解过机器人的大众第一次发现,原来机器人可以这么用,起到了良好的市场教育的作用。”擎朗智能CEO李通的观点代表了不少行业人士的看法。

相信随着服务机器人成本下降,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扩大,很多服务行业机械重复的人工劳动都可以被机器人替代。技术实用性是服务机器人大规模商业落地的一大障碍,只有不断胜任更复杂更多元的任务,服务机器人的爆发才会到来。

-End-

本文来源:机械社区,综合整理自良大师、智能进化论、猎豹移动等。

展开全文
打开搜狐新闻APP,紧跟时事热点

大家都在聊

推荐阅读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今日最热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