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心”带来新希望!56岁患者曾因严重心衰走路靠拄拐,睡觉躺不下.....

搜狐城市-天津

2021/07/14 11:31

2021年5月10日,“火箭心”项目临床试验主研专家、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教授亲自操刀,成功为56岁的患者刘先生植入“火箭心”,以前上下楼都喘的他现在不仅能帮老伴做家务,还能下楼锻炼,生活质量有了极大改善。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家住武清区的市民刘先生从两年前开始就时常胸痛、胸闷,上下楼或者干体力活儿,常喘得上气不接下气,得歇上好一会儿才行。去医院检查,大夫说是心脏供血不足、心功能不全,给他开了些药。刘先生也没重视,觉得这不是啥大毛病,每次上不来气儿时,就吃上些大夫开的药。

直到去年10月的一天,刘先生又“犯病”了,尽管他第一时间吃了药,却迟迟不见效。卫生院大夫建议将他送到市区专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在大夫的建议下,刘先生被送到了市区大型医院,经检查,医生判断是心肌梗死并,紧急实施了搭桥手术。

但由于其心肌梗死范围较大,即使通过搭桥手术恢复了血流通畅以改善心肌供血,可之前已经发生梗死的大范围心肌也不能恢复其收缩及舒张功能。因此,术后他的胸痛虽然缓解了,可心功能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憋气、水肿、咳嗽如影随形。辗转多家医院,反复住院调理,医生的诊断都是“心力衰竭”,建议他接受心脏移植。

“以前体格多好的一个人,后来只能天天拄着拐杖,走几步路就得趴在拐杖上喘几口。饭吃不下,睡觉躺不下,晚上只能趴在小桌子上睡会儿。”回想起那段难熬的日子,刘先生的老伴忍不住流泪。

虽然艰难,但全家人从没放弃过对老刘的治疗和鼓励。终于,在武清区一家医院住院期间,主管医生给他们带来了好消息:位于滨海新区的泰心医院正在进行“火箭心”的临床试验,这枚“火箭心”已经挽救了多位心衰患者,或许也能带给刘叔叔生的希望。

5月初,刘先生和家人跟泰心医院取得联系,并申请参加临床试验。经过一系列严格的术前检查,5月10日,项目临床试验主研专家、泰心医院院长刘晓程教授亲自操刀,成功将 “火箭心”安装到其体内。

术后,刘先生憋气、水肿等症状完全消失了。并且经过医院专业的康复训练,已经顺利出院。

(出院前与医护人员合影)

6月22日,刘先生回院接受复查。结果显示他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各项指标均正常。平时在家,他能帮老伴做做家务,还会去小区散步锻炼,和安装“火箭心”之前相比,其生活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

(回院复查并向医护人员赠送锦旗)

“过去的一年多,因为心衰,我就没吃饱过,肚子挺饿,可看着饭就是吃不下去。术前住院时,我特地去找了几位曾经也是严重心衰的病友‘串门’。相似的症状,让我们有种同病相怜的感觉。看到了他们装上‘火箭心’之后状态那么好,我坚信‘火箭心’也能带给我新生。

手术特别成功,我现在是吃嘛嘛香,拐棍也‘下岗’了”,说话间,刘先生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背景资料】

数据显示,全世界约有8000万心衰患者,我国心衰患者保守估计也有1600万人。终末期心衰传统治疗转归差、死亡率高。心脏移植虽然是较好的疗法,但由于心脏供体严重匮乏,远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除心脏移植外,心室辅助装置是治疗终末期心衰最有效的手段,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广泛使用,挽救了大批濒死患者,但其费用高昂,令国人望“泵”兴叹。

泰心医院自2009年起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在国内最早开展第三代人工心脏——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的研究,该产品被命名为“HeartCon”,也叫“火箭心”。该装置创下了国内四个“唯一”——唯一纯国资企业生产;唯一自始至终医工结合;唯一国内原创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唯一全套产品国内研制。

2018年,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HeartCon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2020年8月,植入式磁液悬浮心室辅助装置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开始正式临床试验。

截至目前,“火箭心”已经使30余名重症心衰患者重获新生。纯国产“火箭心”的到来将结束我国对终末期心衰治疗无能为力的局面,为我国更多重症心衰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福音。

出品 | 搜狐天津

作者 | 王雯婷

编辑 | 张昭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