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师范学院精彩黄梅戏《霜天红烛》在京演出大获成功!

湖北救助

2021/10/22 21:36

北京讯(陈宇宏 周松 戴方圆 王会心 王艳平张来生) 金秋十月,国庆节虽然已过,北京长安街依然沉浸节日的欢乐气氛中。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2021年10月19日和20日,西单边的北京民族文化宫内,湖北黄冈师范学院师生们正在表演黄梅戏《霜天红烛》,台上唱腔悠扬婉转,台下观众掌声如雷。熟悉的黄梅戏腔调,倍感亲切;全新的现代剧形式,耳目一新。京城众多京剧票友们,首次享受到了来自鄂东红色根据地黄冈的黄梅戏魅力,真是如痴如醉,回味无穷。曲终人不散,演员们多次谢幕,观众久久不愿离去。

《霜天红烛》由黄冈师范学院特聘教授、国家一级编剧侯露担任编剧,特聘教授、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张辉担任导演,该校潘柠静老师饰演“黄师兰”。这次京城首演之所以颇受好评,令人耳目一新,主要源于其独特的新颖性,“新”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思想境界新。传统黄梅戏,例如《天仙配》《女驸马》等,通俗易懂,深得观众喜欢,但这些黄梅戏属于传统故事,背景远离现代社会。《霜天红烛》以黄冈师范学院的红色校史为创作背景,以百年老校“不忘初心、甘于坚守”为主题,讲述了以黄师兰为代表的教师群体在革命战争年代不怕牺牲坚持办学、“一根教鞭伴终身”的感人故事,是一部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的用心之作。

其次,表达形式新。近年来,包括黄梅戏在内的许多传统戏剧,遇到了诸如观众老龄化、与年轻人脱节的问题,这与其传统演绎表达形式不无关系。《霜天红烛》将经典黄梅戏唱腔和现代音乐剧形式有机结合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黄梅戏唱腔,不失传统文化特色;现代音乐剧的表达形式,更富时代气息,容易吸引新一代年轻人。这次演出,大批年轻“粉丝”前来观看即是证明。

最后,创作与表演人员更新。与当代影视圈相比,传统戏剧的创作人才少且呈老龄化趋势,而年轻能挑重任的戏剧演员,尤其黄梅戏演员,更是不多。

此次《霜天红烛》,依托黄冈师范学院音乐与戏剧学院、黄梅戏学院,编剧系该校特聘教授侯露,潘柠静老师领衔主演,赵华和鲁昆鹏等80余名师生参演。演出团队人员年轻有特色,尤其是潘柠静老师,唱腔悠扬婉转,表演浑然天成,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黄梅戏人才。可以预料,基于黄冈师范学院等地方专业学院的新一代创作与表演人才队伍,未来有望挑起黄梅戏发展的重担。

本网编辑:邓光耀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