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效天法地,是真正的做人之道

十点心理

2022/01/27 06:31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文 | 来源:网络

图/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人情看透知纸厚,世路踏尽觉山平。做人难,难做人,人难做,世间最难是做人!

但是,生而为人,做人是本分,所以曾国藩说,“做人一定要像人”。

做人,是一门大学问,所谓“人成即佛成”。

俗话说,“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人对了,事就对了;人成了,事也就成了。

人捧人,捧出伟人;人抬人,抬出高人。

做人就像雨伞,如果你不为别人遮风挡雨,别人也不会把你高高举起。

对于做事顺利的人,中国人喜欢说是“命里有贵人相助”,其实,所谓“贵人相助”,就是会做人,有人缘。

会做人,才能赢得人心,赢得天下!

一提到“会做人”,很容易让人想到“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墙头草,顺风倒”“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等等。

其实,这些是把“会做人”庸俗化了,而真正的“做人之道”,是《易经》里的一句话,“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

-1-

知崇,崇效天

知,就是“智”。崇,就是“高”。

会做人,首先要有智慧,效法天的高远,目光远大,高瞻远瞩。

春秋时期的范蠡,可以说是很会做人的,后人称赞他,“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当初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心要向吴国复仇,请范蠡主持国政,范蠡很清楚自己擅长领兵打仗,而治理国家,文种这个人比他强,就向勾践推荐了文种。

辅佐勾践灭掉吴国后,范蠡明白勾践这个人,只能共患难而不能共享乐,“伴君如伴虎”,于是功成身退,离开越国。

而文种没有听从范蠡的劝告,被勾践赐死。这可见范蠡洞察人心、知进知退的智慧。

范蠡去了齐国,化名“鸱夷子皮”,用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自己就像装酒的皮袋,用的时候变大,收起来又可以变小,伸缩自如。

他开始经商,很快有了巨额家产,齐国人请他出来做官,范蠡认为自己治国则国盛,治家则家富,名气很大并不是好事,于是把家产散给亲戚朋友,又一次急流勇退。

范蠡最后定居在定陶,自称“陶朱公”,仍然经商致富,而且行善积德、扶危济困。

因此,范蠡被后人称之为“商圣”,甚至成了民间供奉的“财神”。

-2-

礼卑,卑法地

礼,在这里指的是德行。

会做人,其次要有谦卑德行,效法大地,厚德载物。

从这个意义上说,会做人,就是做人厚道。

杜月笙、黄金荣、张啸林是民国时期上海的“三大亨”,虽然都是黑道,但是杜月笙比另外两人要厚道很多,三人中也只有杜月笙得了善终。

杜月笙本是街头“混混”,没有文化,没有背景,之所以能成为“上海皇帝”,他的秘书说,“杜月笙之胜,不在做事,而在做人”。

杜月笙既不残暴,也不势利,喜欢资助落马官员、落拓文人,救济底层百姓。

他刚混出头的时候,就派人到药店购买大量疟疾药,帮助穷人渡过疟疾的高发季节,在冬天就让人在大街上给穷人发棉衣。

乞丐去杜公馆要饭,杜月笙一定会施舍,从来不嫌他们脏,都是笑面相迎,有求必应。

杜月笙与人交往,不管对方地位高低,非常注意给人面子,从内心里尊重别人,他曾经说,自己的处世之道,尽在一个“诚”字。

因为推动袁世凯称帝而被人唾骂的杨度,流落到上海,生活非常困难,杜月笙登门,开出天价薪水,诚恳地请杨度做他的秘书,既救助了杨度,又不让他难堪。

今日话题

为什么懂易经的人看待问题会比常人更透彻?因为学习易经,我们能够从中探寻到事物发展的规律,获取事情发展的方向。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就是事物发展最基本的规律,能够读懂其中的“道”,也就能比常人更快一步。《易经》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学懂易学,自然对人生中的大道理融会贯通。

星标不迷路

关注看更多好文

↓↓↓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