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也养生
2022/03/17 20:45
#这就是科普#
明日之星风采大赛全国总决赛
“恭喜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萌医生荣获‘这就是科普’——明日之星风采大赛总决赛的桂冠!”3月5日,伴随着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宣告,由中华医学会杂志社、《中华医学信息导报》编辑部主办的“这就是科普”——明日之星风采大赛总决赛步入尾声。
明日之星风采大赛是覆盖全国的公益性比赛,2021年4月正式启动以来,历经6场赛前培训会、6场区域晋级赛、1场复活赛,在全国百余家医院的百余名选手评委的见证下,500余名医生参与培训比赛,近万名大众评审参与投票,最终角逐出10位选手进入总决赛。
我院脾胃病科王萌在总决赛中以精彩优异的表现脱颖而出,得到了评审专家们及广大参会人员的一致认可,展现了广中医青年医生优秀的科普素养与创新风采!
王萌喜夺桂冠
# 决战明日之星 #
消化青年医师实至名归夺冠
在短视频大流行的自媒体时代,创新健康科普内容形式、助力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意义重大。
在看到明日之星风采大赛的比赛介绍时,王萌不禁深思,这次比赛既是一次全国各大医院科普碰撞,也是一次挑战自我的提升之旅。“消化人请就位”,以何就位?技能未齐,何以应战?王萌陷入了一场与自己、与时间的鏖战中。
研究赛制赛程、准备科普素材、学习动画技术、录制科普材料、制作科普视频……一句句文稿、一帧帧画面,反复梳理文稿逻辑,细究慢敲视频细节,王萌在我院脾胃学科团队的帮助下,有条不紊逐步攻破各个难题。2021年7月11日王萌获广西赛区一等奖,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
2022年3月5日,“这就是科普”——明日之星风采大赛总决赛在线上召开,消化大咖齐聚云端,10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消化科青年医师隔空争鸣,通过视频展示、两两开杠、终极论道三个环节的激烈比拼一决高下。在各环节中,王萌都展现了良好的素质。
参赛视频作品《便秘那些事儿》
王萌在线展示了精心准备的科普视频作品《便秘那些事儿》,视频制作精良,语言通俗易懂,画面轻松幽默,趣味中生知识,科普里蕴生动;云端辩论赛上正反双方唇枪舌剑,王萌作为“医务工作者应如实将病情告知癌症患者”的正方辩手思路清晰,论据充足,语言表达诚恳真切,让人信服。
经过前两个环节的激烈比拼,王萌以大比分领先的优势晋级决赛,与其他3位选手展开最后的角逐——终极论道。
十五分钟论题准备,三分钟即兴演讲,王萌对“你认为社会需要专才还是通才?”这一论题,从专才和通才的定义入手,结合当下的社会分工现状,肯定了社会需要专才的观点,最终以50%投票率斩获桂冠。
“
“这次比赛我学到了科普视频的制作方法,提升了临场反应能力和演讲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对医学科普工作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王萌说道,疾病预防与科普宣教是健康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民众的迫切所需,专业的临床医师利用好自媒体渠道进行科普宣传,将能更好地诠释“有时去治愈,时时去帮助,总是在安慰”。
# 感悟科普意义 #
生动解读消化知识引领健康
“我们医生除了治病,如何做到‘上工治未病’?”王萌在备战比赛时,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消化系统疾病是临床医学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关调查显示,我国消化系统疾病已飙升至各病种发病率的第三位,患病人数占人口总数的10%-20%。
很多消化系统疾病是可以通过按时检查、提早预防及时地发现与处理,然而生活中有不少人因为对消化系统疾病认识缺失、对疾病检查唯恐避之不及,最终酿成苦果,追悔莫及。王萌说:“这需要我们及时且有效进行科普宣教。科普的意义之于老百姓来说,从小处着眼是掌握了新知识,从大处来说是及时预防了疾病的发生或挽救了病人的生命。”
王萌到基层单位开展护胃健康和压力疏导科普健康讲座
医者不仅是人民群众健康的守护者,更是健康的传播者和引领者。医学科普工作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部分,有利于疾病的预防,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许多疾病的早诊率和救治率,从而减轻患者家庭以及社会的负担。
在王萌的记忆中,自她加入脾胃病科这个大家庭以来,团队科普工作一直持续开展。通过多年的摸索与尝试,团队发现,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严肃的医学知识进行精彩解读,非常便于大众对消化科常见疾病的理解和认识。
生动的科普视频作品《无痛肠镜》
于是,团队坚持定期在医院病房示教室给患者进行科普,到社区到基层到乡下开展义诊与健康宣教活动,创建运营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向百姓普及中医药相关知识等。
在科普宣教活动,团队从慢性胃炎、胃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肠道疾病发生发展、养生保健等方面展开,介绍慢性胃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危害,胃癌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以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危害、传播途径、检测方法与治疗等科普知识,并针对加班族、不吃早餐族、无辣不欢族、吃撑族、聚餐族、吃饱就睡族、隐忍族进行养生支招,对于遇到的脾胃病患,详细询问病史后给出合理的治疗意见与科学的饮食作息指导,受到了大众的欢迎与认可。
团队定期开展中医讲堂宣教
团队到社区对群众进行健康宣教
脾胃病科团队将深奥的医学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传播给大众,提高大众对消化系统常见病的防护意识,倡导大众选择更健康的生活方式,讲科学、传知识、防疫病、改陋习、树新风。
# 发挥专科优势 #
脾胃病科“四个注重”护佑脾胃
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调养脾胃,“三分靠治,七分靠养”。
我院脾胃病科团队在开展科普宣教时既谈“有病调治”更讲“无病预防”,临床上结合应用“中医治未病”理念与“中医脾胃病”防治思想,对脾胃系疾病、脾胃相关疑难内科疾病的诊治体现了独特的临床优势。目前形成了5个稳定的发展方向,3个优势病种优化诊疗方案,3个重点病种诊疗方案。
团队稳步发展,将四象脾土四时调四脏治未病研究、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研究、胃胆胰疾病研究、炎症性肠病研究、消化内镜诊治消化道疾病研究作为脾胃专科稳定发展方向;以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为脾胃病专科优势病种,通过对中医外治、中医治疗、中医护理诊疗方案上的不断优化,3个优势病种治疗总有效率达90%以上,脾胃病团队还开设了两个专病门诊——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针对病种精准辨证施策;以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炎症性肠病、急性重症胰腺炎为脾胃病重点病种诊疗方案,组建MDT团队,发挥多学科协作救治作用。
MDT病例讨论会
如今,脾胃病科在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等涉及多个脏腑、多个系统的疾病诊疗上,提高了辨证准确率、增强了临床疗效、降低了复发率。团队以“四个注重”为专科诊疗特色,发挥中医药特色与脾胃专科诊疗优势护佑群众脾胃健康。
注重脾胃“治未病”思想在临床中的应用,未雨绸缪,预防为先。脾胃病科在以脾胃为基石的中医“治未病”理念指导下,治疗与养生相结合,以中医“4P”健康管理模式为主体,以四象脾土调五脏系列疗法为核心技术,实施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综合干预。同时,科室建立了针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化健康管理,由专人从疾病不同阶段开展健康宣教,从体质辨识到四时养生、饮食指导均系统纳入宣教内容,定期督促、指导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治疗,显著减少疾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P”为预测疾病Predictive、预防疾病Preventive、个体化治疗Personalized、个体化参与participative)
注重经方、膏方对脾胃病的防治作用。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医院院长谢胜的指导下,注重中医文化的建设,挖掘张仲景经方在脾胃病防治中的应用,结合临床,多个经方联合应用,对脾胃病科相关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病的疗效提高极大。由于脾胃病科大部分疾病为慢性及功能性疾病,因而科室非常注重四时膏方对疾病的防治作用,根据体质、疾病阶段、节气服用膏方,能起到既治病又防病,调理与养生一体的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的治疗优势。
院内协定方
注重中药内服与中医特色外治疗法的联合应用。脾胃病科在四大经典论述中医外治法的基础上,开展应用坤土建中疗法、乾土建中三九疗法、背俞指针疗法、针刺、雷火灸、艾灸、拔罐、放血、烫熨、穴位贴敷、埋线等多种中医外治疗法,极大地提高了脾胃病及其它一些慢性病、多发病的临床疗效,开创了脾胃病 “内病外治、内服外治疗法相结合”、“经方与中医外治疗法结合”的防治模式。在外治疗法应用实践中先后提出了“以俞调枢中医外治法”、“经络经气法时中医外治法”、“五行藏象中医外治法”等中医外治法学术观点,并广泛应用到脾胃病科常见病,尤其是功能性胃肠病、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极为显著。近年来因坤土建中疗法、背俞指针疗法、雷火灸等中医特色项目吸引了众多的患者选择在脾胃病科住院治疗及区内外200多家医院的人员到脾胃病科参观、进修学习。
坤土建中疗法
姜疗
雷火灸
竹罐刮痧
经络走罐
药物拔罐
腕踝针
耳穴贴压
指针疗法
注重中西医结合在急危重症疾病中的应用。对消化道大出血、重症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胆管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肝硬化等急危重症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在应用最新国际国内指南和技术治疗的基础上,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与医院各相关科室紧密协作,抢救成功率高,显著降低死亡率,取得了显著效果,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急危重症中的重大协同作用。
团队重视现代技术的掌握和提高,内镜诊疗部开展了内镜下止血术、单气囊小肠镜检查技术、消化道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经皮内镜引导胃造瘘术(PEG)、消化道早癌诊断技术、内镜下粘膜切除/剥离术(EMR/ESD)、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活检术(EUS-FNA)、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胃食管反流病微量射频消融技术等,技术水平处于广西区内先进水平,其中胃食管反流病射频消融技术为国内先进水平。基于不同现代技术支撑,科室逐步形成功能性胃肠病组、肝胆胰腺疾病组、炎症性肠病组等亚专业方向。
通过不断开拓创新,目前脾胃学科团队已打造成为一支具备应对消化道大出血、重症胰腺炎、急性重症胆管炎、脓毒症/脓毒性休克、肝硬化/肝衰竭、重型溃疡性结肠炎等消化系统急危重症高效救治能力的专业队伍。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科普宣教成果不在于某一次,在于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脾胃调治成效不在某一时,在于既防又治的健康养护。
健康中国,科普先行,脾胃病科致力成为健康科普的“先行军”,以消化疾病知识宣教为引领途径,以中医特色健康防治为临床手段,“鼓励自防”“特色医治”双管齐下,加强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工作,让健康科普更具传播力、生命力,让中医防治更具前瞻力、治愈力,为健康中国建设添砖加瓦。
脾胃病科简介
脾胃病科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卫生部内镜诊疗培训基地、广西临床重点专科,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会长单位,首批自治区内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脾胃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迄今,脾胃病科已经发展成为西南地区领先的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脾胃病诊疗中心。脾胃病科为国内最大脾胃病诊疗中心之一,现开放床位160张,设3个病区(东葛院区脾胃病科一病区、脾胃病科二病区、仙葫院区脾胃肝病病区)、2个消化内镜诊疗部。
学科带头人谢胜,男,1966年4月出生,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二级岗,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脾胃病、中医治未病。累计从事中医临床实践工作34年,入选第二批广西名中医,获得第六届“中国医师奖”,荣获第五届人民名医·卓越建树奖。任广西自治区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组长,第二批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重点病种负责人。现任国家卫健委脾胃病临床重点专科负责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脾胃病重点专科及治未病重点培育专科负责人,广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学及中医养生学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治未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医师分会副会长等职。主持制定国家级、省级诊疗(干预)方案11个,获得专利6项,开发系列治未病服务产品30余项;主持制定广西疫情防控方案 5 个,制定防疫方“益气清瘟饮合剂”,为广西疫情防控做出重大贡献。主持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7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代表性论文139篇,主编代表性著作5部。
东葛院区脾胃病科一病区:科室主任为陈国忠教授,双博士学位,硕士生导师,“广西名中医”。副主任为彭卓嵛副教授,硕士学位。护长为石丹梅主管护师;其中医护人员33人,其中医师15人,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12人,硕士生导师3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1人。护理18人,其中高级职称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5人。
东葛院区脾胃病科二病区:科室负责人为黄晓燕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学位,博士后,硕士生导师。刘礼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学位。护士长为潘红霞副主任护师。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5人,其中医师14人,博士学位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学位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6人,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4人。护士21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2人。
仙葫院区脾胃肝病病区:科室负责人为刘熙荣副主任医师,硕士学位。黄晶晶主任医师,硕士学位,博士在读。林才志主任医师,硕士学位。护长为秦娟文副主任护师;科室现有医护人员38人,其中医师14人,博士学位4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学位10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2人。护理18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10人。
消化内镜诊疗部:国家卫健委内镜与微创医学消化内镜培训基地,卫健委内镜专业技术消化科培训基地,广西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组委单位,广西中西医结合消化内镜联盟组长单位。东葛院区内镜诊疗部负责人为陈国忠主任医师、刘礼剑副主任,仙葫院区内镜诊疗部负责人为刘熙荣副主任医师;护长为王兴丽副主任护师。医护人员8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1人。消化内镜诊疗部配置了先进的消化内镜诊疗设备,激光放大电子胃镜及结肠镜、单气囊电子小肠镜、胶囊内镜、超声内镜等。
文章来源:医院宣传办公室
文章编辑:医院宣传办公室
大家都在聊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热点搜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