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文化时光
2022/03/28 22:58
肩负责任与使命,不少纪录片制作者以环保为主题,聚焦生态失衡问题,敲响人类警钟,唤醒人们的环保意识。1996年的《天·地·人》三部曲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情节展现了生命的智慧、勇气与情感;2010年的《海豚湾》用客观和旁观人的视角揭露了人类对自然生物的残酷猎杀,该片真实客观地记录了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变化——从崇敬自然到破坏自然,环境问题日趋严峻。
01
视角:改变常规摄影聚焦点
该片对准自然界并记录其变化,细致洞察了疫情封锁下大自然的活动变化。疫情的突然来临给人类生活按下了暂停键,人类被迫停下脚步对抗肆虐的新冠病毒,该片在这个契机下,将镜头对准大自然,将许多平常无法看到的精彩画面呈现给观众,展现了一个别样的大自然图景。正如原片所讲的:人类暂停下来,地球再一次呼吸。在疫情肆虐的社会下,大自然发生新的生机,带来好消息。
全片仅仅49分钟,却将世界五大洲自然界的变化都浓缩其中:疫情封锁下,全世界的空气污染减少,达到40年来最好的空气质量水平;中国领域的空气中有毒气体含量下降了一半;印度在封锁12天后,人们首次看到被隐藏在雾霾后30年的喜马拉雅山,伟岸的山绵延不绝,在镜头下清晰可见。自然界在人类活动暂停后传来了积极的消息。
自然焕发生机的同时,人类正在面对几十年来不曾有过的疫情寒冬。镜头对准空荡的城市,宏大壮观的俯视视角更凸显萧瑟。疫情使得人类的活动停滞,使得人类的生活生产活动水平受到极大打击,许多城市都变成了空城。该片多次采用航拍的俯视镜头进行段落之间的转场,俯拍的场景大多是世界不同城市的公路,一年四季,过往川流不息的公路如今却空无一车,宏大的俯视视角用壮丽极美的镜头烘托出萧条和寂然的氛围。
02
叙事:动物行为变化的故事化书写
纪录片最大的价值在于真实和客观,向人展现超乎生活的力量。环保纪录片用纪实话语聚焦于各色各样的动物世界,用不同的声音将动物的内心世界传递给人类。该片的多角度叙事,使得主观文本描写和客观镜头记录相得益彰。
法国著名影视导演让-吕克·戈达尔曾说过:“电影一方面创造知识,另一方面又总是表现已经发生的历史,具有滞后于现实的特征。”环保类纪录片摄制者在现场拍摄完素材,影响本质是故事的素材,而后期剪辑是一种故事的陈述。所以环保类纪录片的叙事离不开故事的属性。
《地球改变之年》采取了多线性叙事的方式对动物群体进行了书写,精准捕捉出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故事化和影像再现的叙事。例如,在疫情4个月的时候,阿根廷的水豚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水边的花园觅食,作者先是交代了这座花园底下的土地原本属于水豚,但是人类却将它变成了一个花园,所以水豚回花园是天经地义,“似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但是解说词说到此时,画面却急速地切到花园的狗狗身上,它激烈地吠叫将水豚驱赶走,解说词又立马加上“好吧,是几乎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们”,“几乎”一词立马将故事叙事生动化,故事氛围浓厚,拉近了影片和观众的距离,增强了对话感。
除此之外,影片用再现的手法将动物的栖息地进行了疫情前后对比,清晰且具象化地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梅花鹿的栖息地日本奈良寺庙在疫情前人来人往,疫情后人烟稀少;猎豹的栖息地肯尼亚野生公园疫情前车来车往,喧嚣无比,疫情后人迹罕至。
03
价值:生态问题的自我审视与未来展望
大多数环保纪录片仅停留在发现生态问题的阶段,但是如何解决问题,这在《地球改变之年》中得到了延展。
“封锁的影响不会一直持续下去,我们能从这一刻得到什么启示,去寻找和大自然相处的更好办法”,这是该片提出的诉求,而它对这个诉求也进行了回应。当疫情肆虐全世界一年的时候,镜头再次转回到了印度的阿萨姆邦。这个地方的大象栖息地只剩下5%,为了生存的食物,大象毁坏庄稼,人类因此和大象发生冲突,驱赶大象,每年有400个人和100只大象会死于这类冲突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当地人集思广益,最后决定为大象种食物稻米,达1.6平方公里,几个月后大象因为食物充足,不再踩踏庄稼。阿拉斯加鲸鱼研究人员提倡邮轮成对运输,减少对水下的干扰;佛罗里达海龟研究人员建议在晚上关闭海滩给海龟留存更多产卵时间;以及印度居民提倡减少污染……由此可见,影片呼吁人们开始行动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人类的小举动,能在自然界产生巨大的影响。
《地球改变之年》正是在唤起人类对自然环保的共识,虽然对自然的积极讲述给人类传递了积极的信号,但影片不局限于此,而是高瞻远瞩,将焦点问题放在了后疫情时代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问题上。这不仅是人类在停下生活后对自我的反省,也是对未来的生态展望。
04
结语
格里尔逊曾对纪录片下过定义: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可以被用来唤起人民大众关注社会问题的热情。纪录片真实性和纪录性决定了它在影像叙事和价值传递上的重要作用。《地球改变之年》满足了人们对疫情下大自然状态的好奇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停止步伐后大自然做出的正向改变,感叹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神奇,但同时也在警示人们,如果疫情后我们依然照旧生活,那么这一切的正向成果都将再次消亡。心存对大自然的敬畏,并努力创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方法才是长久之计。
2019级广播电视学 周佳怡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
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
微信公众号“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
往期回顾
监制:何苏六
主编:韩 飞
责编:李英杰 刘 畅 杜颍莹
编辑:陈依柠
大家都在聊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热点搜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