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录
2022/06/06 09:28
3获国奖,保研清华,人民日报点赞……近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全国100名入选2022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代表名录,大连海事大学轮机工程学院专业2018级本科生范子笑名列其中。在大连海事大学学习期间,范子笑连续三年获国家奖学金,单学期最高绩点4.4,累计获“挑战杯”挑战杯全国金奖、“互联网+”互联网+国家级铜奖等四十多项奖项。,目前保送至清华大学攻读硕士。
范子笑只是大连海事大学卓越航海类人才培养成果的一个缩影。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全国重点建设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在聚焦海事、服务交通、面向海洋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的过程中,学校始终把卓越航海类人才培养作为立校之根、使命之魂。一直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立足自身航海教育特色和优势,提出了“思政引领、需求导向、协同育人”理念,构建了“平台为基、质量为要、机制创新”的“海大模式”。
思政引领,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航海教育则承担着培养航海类人才的重要使命,在航运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全局性和先导性的重要作用,对我国开发和利用海洋、巩固海防、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连海事大学教务处处长吴桂涛说。
作为我国航海教育的代表,大连海事大学创办于民族饱受外辱、国运衰败之际,肩负“挽救航权,振兴国运”的历史使命,陈干青、方枕流、贝汉廷等老一辈海大校友始终心怀“国之大者”,铸就了海大精神家园的不朽丰碑。坚守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蓝色基因,学校明确了“具有国际视野与民族精神、海洋意识与社会责任、广博知识与发展潜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健全人格与健康体魄的新时代航海家”培养目标,全面引领卓越航海类人才培养。
如今,一批又一批的海大毕业生立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二十余万名海大校友遍布海事航运、物流港口、救助打捞、海洋开发、深海科考等领域,肩负海洋强国建设重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两年来,海大毕业生撑起的“航运国家队”全力保障全球物流供应链平稳畅通;国家累计选派26名商船船长随中国海军赴亚丁湾护航,其中13人为海大毕业生;海大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西部边陲,先后获得“全国优秀青年志愿者”、“辽宁省教育系统雷锋式集体”等团体和个人荣誉百余人次。
需求导向,改进人才培养要求
“航海类人才不仅担负着传统意义上商船操作管理的重要任务,在新时期也是海事管理、航运服务、教育科研等陆地航运相关产业人力资源的重要来源,是维系航运业健康发展、供应链安全稳定、海上通道安全保障的重要力量。”吴桂涛介绍,进入新时代,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赋予航海类人才岗位针对性、国际通用性、法律规定性、国防军事性等全新的时代特征。面向未来海事行业、面向全球航运市场、面向海事全产业链、面向人的全面发展,卓越航海类人才培养需要全新的培养要求。
近年来,大连海事大学以需求为导向,全面构建航海类专业的学生学习成果,以满足国家战略和海事行业对学术科研、工程技术、经营管理、海事服务等领域创新型、复合型、领军型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成果显著,2019年和2022年,轮机工程专业学生罗兵、范子笑两次名列人民日报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优秀代表名录。
十余年的躬耕笃行,学校在卓越航海类人才培养理念、模式和机制上形成系列创新,三个航海类专业(航海技术、轮机工程和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均入选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为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输送了一大批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质过硬、国际竞争力强的新时代航海家,毕业生的自我成就感、市场满意度和国际竞争力均显著提升,在全国航海类人才培养中也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同时还实现了中国航海教育向斯里兰卡、厄瓜多尔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完整输出。历任国际海事组织(IMO)秘书长均对大连海事大学在国际航海教育及全球海运发展领域的卓著贡献给予高度评价。
协同育人,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1963年,国务院批准大连海事大学航海类专业实施半军事管理,从此成为学校“立德·塑形·铸魂”的制度平台。在此基础上,海大坚持平台为基、质量为要、机制创新,促进多主体、多要素、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耦合,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多维协同构建育人平台。学校积极推动创建曲建武工作室、激情大课堂、“浮动国土”——“育鲲”轮和“育鹏”轮等特色思政平台,推动思政课程教师与辅导员双向融合,推动教师思政与学生思政有机统一,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了“人人思政、思政人人”的思政育人平台;以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为契机,以五大“金课”建设为抓手,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发展、智慧化教室改造、立体化教材建设,构建了“线上线下、泛在多元”的理论教学平台;通过大力度投入全方位建成大型航海模拟器、多任务轮机模拟器等陆基实训资源,通过部际协同先后投入6.5亿元建造了“育鲲”轮、“育鹏”轮等海上实训平台,通过校企合作推动卓越工程师班实施“2.5+1+0.5”三明治式人才培养,通过校际共享发起成立“中国航海实习船共享联盟”进入实质运行,“虚实结合、海陆协同”的实践实训平台全面助力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全员参与、全要素融合倾力打造了“六方联动、六创融合”的创新创业平台,海大获颁教育部“2019年度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国家级众创空间等荣誉称号,航海类专业学生团队接连斩获第六届及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全国总决赛金奖、第十二届“挑战杯”国赛金奖等荣誉奖励。
多维协同完善质量保障。学校于1998年即在国内高校率先引入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定期接受挪威船级社(DNV)、中国船级社(CCS)等第三方机构的审核认证,航海类专业教育质量还同步接受教育部、国家海事局、欧盟海事局(EMSA)等官方机构的审核评估。轮机工程和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均通过了英国轮机工程与海事科技学会(IMarEST)国际专业认证。国际化的教育标准,规范化的监督管理,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评估认证的有机协同,实现了质量管理的闭环控制,建立了全面质量管理文化。
多维协同引领机制创新。针对学历资格与职业资格遵循标准的差异,学校受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委托牵头编制了《海船船员培训大纲(2016 版)》、《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航海类专业部分),以学习成果促进资格等效,以标准建设规范专业发展。同时,推动行业主管机关施行海上资历、教学质量、理论考试“三阶认可”,优化了职业资格证书签发制度,为航海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新的培养模式和管理机制可使航海类专业毕业生获得最高等级职业资格证书平均年限从10年以上缩短到8年。
“为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培养卓越的海事人才,是海大的责任,也是海大的使命所系、优势所在、发展所需。”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说。长期以来,学校坚持特色办学,强化内涵发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海事相关学科专业体系,多个学科专业位居国际海事院校前列,代表了我国海事海商教育的最高水平。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专家组认为:“大连海事大学构筑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航运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形成了‘科学航海’的鲜明办学特色,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从1909年肩负着“挽救航权,振兴国运”的历史使命建校,到成为国家航运发展的中流砥柱,大连海事大学始终与国家航运事业同呼吸、共命运,致力于培养卓越的航海类人才,为提升中国海事教育和海事科技的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为交通强国和海洋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海大贡献与海大担当、体现海大担当。
大家都在聊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热点搜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