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录
2022/11/27 13:22
11月26日,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暨海洋安全与治理研讨会” 以“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在大连海事大学召开,研讨会设主旨演讲和三个平行论坛,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20余所知名院校和研究机构的3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海洋安全与治理三个主题进行探讨,与会总人数达200余人。
国家安全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国防大学国家安全学院副院长唐永胜教授发表致辞,充分肯定了海洋安全在国家发展和安全中的重要地位,特别强调了大连海事大学在海洋安全学科建设中做出的积极贡献。他表示,大连海事大学结合其发展特色,开拓差异化发展的道路,必将对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主旨演讲环节,专家学者就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及发展、国家安全学科人才培养特点、新型海洋文明建构、国际海洋安全形势等主题发表了看法。
唐士其教授指出国家安全学科的建设首先要构建基础理论体系,强调要利用学科优势和研究成果,采用差异化发展路径,凝练新的研究方向并取得突破。
陈岳教授认为,首先应以系统思维研究国家安全大格局的构建,其次应以国家总体安全观为指导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的基本理论,最后要真正做到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
汪明教授强调了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统筹协调性。全面性是指从大安全格局出发,把各领域的国家安全相融合。系统性是指着眼于领域间的联系和系统的演化。统筹协调性是指从领域间的交叉部分发现各领域中没有涉足的具有系统、隐蔽性和根本性的国家安全新问题。
金太军教授提出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全局观念、战略思维、政治意识和能力担当的高水平复合型国家安全人才。要拓宽学科的知识面,实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结合学科优势培养特色性专门人才。
唐亚林教授认为要用新的视角考察海洋文明,分析了新型海洋文明建构的复合基础、互动机制,并认为要深入研究陆海空网四权深度互动的链式网络。
王胜教授指出目前我国所面的国际海洋安全形势严峻复杂,认为我国应在区域和国际海洋规则秩序的构建中发挥重要作用,要着力建设海洋领域国际公共产品供应系统,提升中国在全球海洋治理中的影响力。
平行论坛一主题为“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专家学者以“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为主题,在阐述国家安全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意蕴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定位、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问题,指出学科建设既要避免“碎片化”,又要避免“简单叠加”,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理论为指导”、“突出特色优势”,注重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国际合作交流与学科评价。
平行论坛二主题为“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专家学者对“国家安全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李文良教授提出了“问题——过程——结果”的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框架。王骞教授从多个视角分析了智能系统各阶段数据安全风险。曹海军教授认为,应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入手推进和加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高春芽教授分析了近代西欧激进右翼政党崛起的成因,提出社会不安全感加速了激进右翼政党的崛起。程保志教授认为,应构建一个政治上平等相待、经济上开放共享、文化上兼收并蓄、生态上人海和谐的共商共兴共享共治的海洋治理新格局,开放包容、具体务实、互利共赢的蓝色伙伴关系。弓联兵教授认为应从加强专业化力量和措施、持续增强军事威胁、强化国际合作治理等角度积极应对海盗风险。黄振羽副教授探索了国家战略力量推动科技创新的内在机制。牛霞飞助理教授探讨了西方政治出现的“超”极化现象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平行论坛三以“海洋安全与治理”为主题,探讨了南海通道与南海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海洋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及“冰上丝绸之路”、游艇旅游、海上公共卫生等领域安全治理路径,指出海洋安全治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工程,应该通过宏观统筹与重点突破相结合,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相协调,加强治理主体、治理载体、治理法制、治理科技等方面能力建设,以此为中国海洋安全治理提供力量源泉。
2020年,国务院学位办和教育部发文决定在交叉学科门类之下设置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各高校纷纷响应,加快了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建设步伐。如何瞄准国家的战略需求,结合相关学科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条件,发展好各具特色的国家安全学学科,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长足的发展,是各高校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所面临的共同问题。
“国家安全学学科是满足国家重要战略需求的新兴学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大连海事大学校长孙玉清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成立了海洋法治与文化研究院,利用法学学科、马克思主义学科和公共管理学科的学科特点和优势,与双一流学科领域进行深度对接,扩大了海洋安全与治理的研究领域。今后,海大将进一步整合资源,支持国家安全学学科的发展。
大家都在聊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热点搜索
热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