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去公园不再查核酸,打工人做核酸为啥更难了

狐度

2022/12/05 14:44

文丨杜虎

据央视报道,从12月5日零时起,上海市适用新的防疫措施,乘坐轨道交通、地面公交、轮渡等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全市公园、景区等室外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与上海基本同步,山东、浙江、北京似乎都在一夜之间放宽核酸查验的限制。

公园景点和公共交通放松核酸检查,并不代表核酸检测作为防疫的基本工具退出历史舞台,实际上,在上海等地,进入大型商超、办公楼写字楼、饭店堂食等依旧要48小时,甚至是24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这种社会面与围合管理区域的核酸“差距”,制造了相当多的麻烦。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有人调侃说,坐公交进公园不查核酸,但上班上学还要照样查,那是要鼓励人们坐公交游玩,或者整天去公园吗?这个质疑其实提出的问题是,有的地方要查核酸,有的地方又用不着核酸,这种相互矛盾的决策逻辑是什么?人们可以理解放宽封控需要时间,但人为地打乱节奏又是因为什么呢?

一个令上班族头疼的挑战来了,因为社会面的常态核酸检测点基本上撤销,即使有保留的,不仅服务点稀少,而且服务时间大大缩短。更为明显的乱象是,现在做核酸出报告的时间不确定,有时候需要十多个小时甚至以上时间,或者干脆就没报告可查。核酸适用的场景变少但没完全消失,做核酸却难上加难了。

眼下全国各地都在进入隆冬,北方受寒潮影响更出现大范围严寒和冰雪天气。有些地方居民冒着大雪做核酸,有些地方核酸队伍排到几里地开外,人们顶风冒雪不仅异常辛苦,而且大大增加了感染的机会。如果越做核酸确诊越多,那么,在核酸使用上规定参差不齐的细则有什么用?

不以诛心之论来推测,坐公交去公园不查核酸,上班堂食却要核酸的考虑是,先让社会面有一定的流动性,但同时又施加控制延缓进度,好因此获得一定的时间,为进一步放开准备疫苗、药物、重症病房等提供时间。与此同时,也好让医疗系统有所准备,经受得住冲击。

从各省不约而同的放松防疫政策来说,各地都清楚奥密克戎是挡不住的。近期张文宏、钟南山、金冬雁等专家纷纷站出来科普,为放松政策进行社会认知上的铺垫,诸如病毒的致病性在降低,无症状、轻症占据九成五以上比例等数据也都有披露。在这种情况下,仍然固守核酸“通行证”,就很难称得上科学防疫。

既然公交系统已经可以无碍出行,一些地方的方舱也在加速隔离人员的出舱进度,社会面上的流动性已经极大地提速,社交限制名存实亡,社会面将成为群体免疫无法躲避的一环。在这种情况下,固守办公楼、商场等已经意义不大,因为核酸检测作为防疫的整体基础已经不复存在了。

所以,若要真的讲究“人民至上”而不是“防疫至上”,就该尽快取消核酸检测作为出入任何场合的条件。这么做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可以传达出防疫转折的明确信号,也好让各地放弃不必要的资源耗费,转入有效储能,以应对下一阶段的挑战;更主要的是,不让人们挨冻致病,减少徒劳无功的社会成本。

防疫政策要转向,这已经是不可动摇的趋势。有人总在担心人们的思想转不过弯来,这些纯属多虑。更应该担心的是人为制造拥挤做核酸的风险,体谅非必要做核酸的种种痛苦,不要再在无用的延宕中损耗民心民力。可以鼓励抗原自测,将全面废止核酸条件作为展开下一阶段防疫进程的起点,这样的撤退也是前进。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