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批航天员”邓清明:25年的坚持与等待,如今终于圆梦太空

观山道人

2022/12/05 23:01

2022年11月29日晚,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

这一天,开启了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新篇章,对于航天员邓清明来说,这也是他此生最难忘的一天。

邓清明是我国首批14名航天员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没有执行过飞天任务,又仍在现役的飞行员。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多次备份、多次与梦想失之交臂,年近六旬的邓清明始终坚持在训练第一线。

一次次与任务擦肩而过,有过失落,也有过泪水,但他从来没有彷徨过,更没有放弃过。

于邓清明而言,自己可以用一生去默默准备,但绝不允许当任务来临的时候却没有准备好。

也正是这25年如一日的坚持和准备,他才终于和神舟十五号一起载着希望和梦想奔向太空。

一鸣惊人邓清明,1966年3月16日出生于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东陂乡的一个普通农户家庭。

家中除了他以外还有四个弟弟妹妹,全家上下七口人的吃穿用度都只能靠着地里的几亩薄田。

基于这样的条件下长大,邓清明从小就养成了省吃俭用的习惯。

与此同时,他更没有忘记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只要家里有一口吃的,邓清明都会第一时间拿给父母和四个年幼的弟弟妹妹,从未考虑过同样饥肠辘辘的自己。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懂事的孩子很快就长到了读书的年纪。

本着知识改变命运的思想,邓家夫妇二话不说便把儿子送去了学堂。

所幸邓清明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学校里的他向来踏实努力,学习成绩更是次次名列前茅。

据他在黄陂中学读高中的班主任罗震回忆,当时班上一共有48名学生,他的成绩永远都可以排在前5名。

除了学习上的出类拔萃以外,邓清明在学校的生活习惯也给周边师生留下了深刻印象。

同所有农村求学的孩子一样,他的高中三年都选择了寄宿制。

如此一来便可以节省出路上来回折腾的时间,用在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活中。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邓清明的吃住都需要留在学校,餐费自然也成为了一笔不小的开销。

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这个懂事的孩子高中三年几乎从来都没有在食堂买过热菜。

每到饭点,邓清明都会第一时间拿出从家里带来的咸菜,就着餐厅里最便宜的稀饭填饱肚子。

时间就这样一点一滴流逝着,他很快就来到了高中时期最关键的一年,高三。

同样是在这一年,大学志愿和职业规划成为了邓清明最头疼的一件事。

准确来说是迷茫,因为他实在是不知道什么专业才最适合自己。

恰在此时,邓清明从书店里翻阅了一本名为《宇宙的奥秘》的书籍。

顾名思义,其中不乏都是一些有关金星、火星、太阳系等等神奇有趣的太空知识。

虽然只是简单翻阅了一遍,谁知邓清明竟真被其中的奥秘深深吸引住了。

如果可以,他多么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有机会亲自登上太空,只为探索书籍中的秘密。

恰在此时,校方公开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所有毕业生们都可以报名参加空军招飞。

这简直就是上天为邓清明量身定做的机会,他又怎么会轻易放过呢。

来不及犹豫,他立刻便把内心的真实想法分享给了父母,万万没想到换来的竟是支持和鼓励。

“只要你愿意做,爸妈永远都会支持你。”

就这样,邓清明在父母的鼓励下报上了空军招飞,哪怕是落选了也算没有遗憾。

为此,他每天晚上放学后都会在操场上独自一人默默训练,直到宿舍熄灯之前才飞奔回去。

好不容易等到了空军招飞当天,邓清明不出意外地一路顺利通过了各项体检和考试,成为了一名飞行员。

要知道,这在上世纪80年代简直是难得的一件喜事,甚至比谁家出个大学生都格外震惊。

所以在邓清明去军校报道当天,十里八乡的邻居们都主动赶来送行,他的名字更是瞬间一鸣惊人。

失之交臂1984年6月,邓清明在所有人的祝福和期盼下搭上了入伍的绿皮火车。

这一走,就是数十年。

经历了十几个小时的舟车劳顿以后,邓清明总算是抵达了梦寐以求的军校门口。

也是在这里,他再次开启了人生的新征程。

起初,邓清明以为只要进入军校就可以立刻开始飞行训练,殊不知逐梦远没有那么简单。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过硬的身体素质和充沛的理论知识都是必不可少的。

所以邓清明进入军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军训,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他都从来没有缺席过一次。

除了日常训练以外,这个小伙子还经常在课余之时独自加练,只为早一天抵达梦想的彼岸。

功夫不负有心人,三个月后,邓清明如愿以偿地以优异成绩被分配到新疆哈密第八飞行学院。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他即将要迎来成为飞行员的第二个必备阶段,理论知识的学习。

要知道,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飞行员必须掌握多种技能,既包括飞行原理,也包括航行决策。

与体能训练相比,繁琐复杂的理论知识可能更像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不过好在邓清明从小就是个热爱学习的三好学生,再困难的知识在他面前也不值一提。

最重要的是,他从来都不会只顾自己,只要战友们有任何需要他都会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

历经半年的学习生涯很快就告一段落,邓清明却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比如团结。

尤其是对于飞行员来说,每次飞行计划都宛如一场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

想要取得工程的顺利成功,机组所有成员都必须密切配合,有困难共同克服,有难题共同解决。

1987年11月,邓清明总算是结束了所有的飞行员学习,并被分配到驻在吉林省延吉市的空军某团。

与此同时也意味着,他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飞行员。

在此期间,邓清明始终勤勤恳恳,空军部队的每一次飞行计划更是完成地几近完美。

本以为生活会永远这样日复一日地继续下去,谁曾想很快就被另外一个契机打破了所有平静。

1997年年底,邓清明正在像往常一样进行飞行前的准备,空军部队忽然出现了几张陌生的面孔。

或许是看出了他眼神中的疑惑,对方很快就开门见山道。

“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即将成立,现拟从飞行员中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加入航天队伍。”

听到这里,邓清明的眼神中明显闪过一丝讶异,难道自己也有机会逐梦太空吗?

结果可想而知,具有十年“作战经验”的他顺利当选,并成为中国14名首批航天员之一。

即便时至今日,邓清明都无法忘记得知此消息时的激动心情。

或许彼时的他还不太理解航天时代意味着什么,但是只要国家需要,他永远都会义无反顾。

或许是信念使然,也或许是飞行员的经验给了邓清明一些帮助,入选航天队伍以后的他仍然像此前一样出类拔萃。

当然,为了选拔出最优秀的人才,每一阶段航空训练结束以后都会进行优胜劣汰。

换而言之就是末尾淘汰制,因为只有各方面都出类拔萃才能担此重任,毕竟航天员可不是普通的职业。

所以邓清明每天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如何完成既定的航天训练任务,而是要拼命地留下来。

只有足够努力,足够坚持,才能有机会永攀太空的高峰。

为此,邓清明努力把每一个动作都做好,努力把每一个科目都攻克,因为他相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希望留下来。

在此过程中,他当然也面临过很多想要放弃的时刻,但一想起宇宙的奥秘还在等着自己去探索,所有困难都不值一提。

2010年,默默准备数十年的邓清明终于迎来了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就在这一年,他有幸被选入了强化训练队,并成为了神舟九号飞行任务备份航天员。

顾名思义,备份航天员就是指乘组中如果出现突发状况,则需要他们义无反顾地顶替完成航空任务。

换而言之就是做好后勤准备,或者说是最坏打算。

虽然明知自己逐梦太空的希望极其渺茫,但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与主份航天员一样的训练项目和内容乃至强度。

只可惜经过8大类、上百个项目的严格考核以后,他还是落选了。

值得一提的是,“神九”发射升空后,邓清明在地面按照手册同天上的航天员一起把程序走了一遍。

用他的原话来说就是,作为备份的任务不是从基地回来就结束了,而是战友安全回来才算是真正的结束。

既然无缘陪伴“神九”逐梦太空,倒不如把这次经历当做一次积累。

换个角度考虑,自己再次离飞天梦想更近了一步,比如即将到来的神舟十号。

然而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邓清明再次以备份航天员的身份与逐梦太空失之交臂,止步发射塔前。

同样是在这一年,他遇到了身体上的另外一个坎坷。

2013年秋,邓清明的体检报告单上忽然多出了一处与往年不同的东西。

报告显示,他的体内含有一个非常小的结石,好在对生命健康并没有丝毫影响。

无奈邓清明并不是一个普通人,任何细微之处都有可能成为他逐梦太空的潜在因素。

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为了梦想铤而走险,毅然决然地选择接受手术。

万万没有想到,第一次手术竟然没有完全取出,反而还不得不在肾脏处埋下一根管子。

为此,邓清明不仅要饱受病痛的折磨,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默默努力这么多年,他实在是不想抱憾退休,哪怕只有一次登上太空的机会也好。

或许是上天被邓清明这份坚持不懈给打动了,第二次手术非常成功,他的身体也再次恢复如初。

2016年,神舟十一号再次准备出发,这次也是他离飞天梦想最近的一次。

备战的三年里,邓清明完成了所有和主份航天员如出一辙的训练。

为此,他还住进了不到10平米的密闭舱,与外界完全隔绝地挑战了33天模拟验证实验。

当所有人都认为邓清明这次一定会逐梦太空时,第三次失之交臂再次到来了。

“本次神舟十一号任务由景海鹏和陈东执行。”

话音刚落,会议室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甚至还有人背过身去悄悄擦拭眼泪。

不知为何,这一次的邓清明并没有像想象中一样失落,反而还有一些释然。

不管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圆梦太空“神十一”顺利发射升空以后,邓清明安排好手头所有的工作便从酒泉发射中心赶回北京老家。

同往日一样,妻子早早地便在机场等待英雄的到来。

她当然知道丈夫再次与梦想失之交臂,可家人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励和陪伴。

也正是因为如此,邓清明才总是对妻子抱有深深的歉疚感。

结婚几十年,整个家上上下下都落在了她一个妇道人家的肩上,到头来连航天梦也没有实现。

或许是看出了邓清明眼神中的落寞,贴心的妻子主动安慰道。

“你和女儿永远都是我们家的大英雄。”

妻子的话恰恰提醒了他,女儿愿意从事航天事业同样是自己最自豪的一件事。

身为父亲,邓清明理应为女儿做一个好榜样,这也是一位前辈应该负起的责任。

所以第二天天刚亮,他就再次出发返回酒泉发射中心,投入到神舟十一号的地面支持工作中。

2022年,足足等待了25年的邓清明再次迎来了飞天的机会。

这一年,神舟一号已经发展到了神舟十五号,他也早已不是当年那位朝气蓬勃的小伙子。

如果仍然不能实现这次飞天梦,恐怕再也没有机会逐梦太空了吧。

最重要的是,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建造阶段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

这一次,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交会对接后,中国空间站将会组成最大构型,向全世界展现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卓越能力。

也正是因为如此,邓清明才更不愿意失去这次跨时代意义的机会。

为此,训练时期的他从未有过半分懈怠,而且把每一次都当做出征前的最后一次训练。

11月28日,备受关注的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航天员名单终于公布,苦等二十五年的邓清明也终于如愿以偿。

“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在北京时间11月29日23时08分发射,飞行乘组由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和张陆组成。”

看到这里,邓清明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激动红了眼眶,这一刻,他等太久了。

如果可以,他多么希望已经离世多年的父母能有机会见证这次来之不易的成功。

没能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实现航天梦,永远都是邓清明最大的遗憾。

好在他的身后始终站着默默支持自己的女儿,也正如邓满琪写给父亲的信中那样。

“你只为一个信仰,坚守初心,追梦一生。未来的半年,我在地上,你在天上,我们并肩战斗。”

一次次与飞天失之交臂,又一次次重新出发,只为祖国永远时刻准备着。

正是因为中国有无数个邓清明,才用所有航天人的心血铺就了祖国航天事业的飞天之路。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