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印钱”的机制,你真的知道吗?

倩倩财经

2023/01/28 10:56

相信朋友们会经常抱怨说:国家今年的M2又增加了不少、肯定又印了不少钱、手中的钱又贬值了、物价又上涨了等等。

确实,钱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值钱了!

那么:国家为什么老“印钱”呢?谁来印?想怎么印都行吗?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我国发行货币的机制。

首先说明一下,我国只有“国家央行”才有发行货币的权力,并不是财政部。但央行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凭空印钱,必须要锚定有价的资产“抵押物”才行。

国家央行发行货币一般有三种主要途径(并非只有这三种):向政府提供借款;从商业银行中购买外汇形成外汇储备;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或再贴现。

第一种、向政府提供借款。

当政府出现财政赤字或者需要钱用的时候,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政府就会向央行借钱。但借钱得有“抵押物”对不对?因此政府就会以未来财政收入为信用背书发行政府债券作为“抵押物”交给央行,央行收到债券后就把钱借给政府。钱从哪来?就是印钱!这些借给政府的钱,就是凭空造出来的。

这种发行货币的渠道在计划经济时代经常用到,现在很少了。

注意说明:当政府归还贷款后,央行回收的钱会同时凭空消失(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帐本中的负债端抹除)。

第二种、购买外汇。

由于我国目前实行强制结售汇制度,当外汇货币流入到我国后都会首先进入银行系统,变成外汇存款。银行会自己留存一部分,其余必须全都卖给央行。

因为央行的钱对应的是自身的资产负债表,一个萝卜一个坑的情况下是没有多余的钱的。这个时候,央行拿什么钱来买这些外汇?答案是:又是印钱。央行从商业银行手中购买外汇货币,并印发等值的人民币支付给这些银行。这些钱就这么被凭空创造出来了。现在这种渠道是我国主要的货币增发渠道。

央行购买的外汇,则成为了国家的外汇储备。现在终于知道国家的外汇储备是怎么集中起来的吧?

重点说明:当央行减持(卖出)外汇的时候,换回来的人民币会销毁,也就是说之前凭空创造出来的钱会凭空消失,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账本中的负债端抹除。

第三种、向商业银行提供再借款或再贴现。

我们在财经新闻里经常听到央行的MLF、PSL、逆回购等等货币政策,不太懂的朋友都是一头雾水。其实解释起来也挺烧脑的,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学习一下。

但只要知道一点,上面的那些货币政策都是为了给商业银行放水就行了。但放水的钱从哪来?答案:还是印钱。

商业银行有时候出现流动性不足、风险性问题等原因,就需要向央行额外借钱来解决问题(最好的例子就是住房贷款,商业银行借来的钱大部分都投放到住房贷款上面了。也相当于央行间接地把钱投资到房产行业,因此我们称房产行业是货币最大的“储水池”)。这个时候,央行就会凭空创造一些钱出来借给它们。

需要说明:当商业银行到期还钱后,央行也会把这些印出来的钱销毁掉,之前凭空创造出来的钱也凭空消失了,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账本中的负债端抹除。

既然钱会被央行回收消失,为什么社会上钱还是越来越多?

细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既然印发出去的钱最后都被央行收回来消失了,为什么社会上的钱会越来越多?不是应该保持不变吗?

其实不是的,原因有:

1、最本质的原因就是央行印出来的钱是会创造利润的(比如GDP增量),这创造出的利润必须要增发等量的货币来对应,不然钱不够用。

2、我国一直以来都是贸易顺差国,也就是说会源源不断地流入外汇。由于外汇货币不能直接在国内流通,央行也只能源源不断地印发等值的人民币来替代外汇货币。只要央行不抛售外汇储备,这部分印发的货币就会不断累加造成货币的存量不断增加。

3、由于国家要发展,经济要刺激,必须要适度的超发部分货币给经济提供动力来源。至于用什么渠道发放,有兴趣可以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细分中看到,就不展开论述。

M2余额增量≠货币增发量。

这个有比较多朋友误解,以为M2增加了代表国家又印钱了,货币又贬值了。

首先看看什么是M2:

M0=流通中的现金,即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定期存款+其他存款+证 券公司客户保证金+住房公积金中心存款+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

可以看出,M2是由现金和企业存款,再加上其它各类银行存款组成,不等同于国家发行的货币量。举个例子:

比如国家发行了1000块钱的货币,并交给银行投放社会。

某一天,张三去银行贷款1000元出来消费,然后这钱最终被李四赚走了。

之后,李四把1000块钱存入银行,则此时的M2为1000元。

再某一天,王五又去银行把那1000块借出来消费,然后这钱被孙六赚走了。

再之后,孙六又把这1000块钱存入银行,则此时的M2=李四的1000块存款+孙六的1000块存款,共2000块。

最终你会发现,国家只发行了1000块货币,但M2却是2000块。因此,M2的增量并不等于货币增量。出现M2增加,货币反而减少也有可能。

什么时候货币量会变少?

前面说过央行印钱并借出去,都会增加在资产负债表的负债端。由于收到等值抵押物(住房债权、商业银行抵押资产、外汇资产)的原因,在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端也会等量增加。这就是我们通俗说的“扩表”。

从长期看,我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是不断扩张的,即不断有新增货币出来。那什么时候货币会变少?那就是“缩表”的时候。

“缩表”就是缩小资产负债表规模,即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步等量缩小。怎么缩表呢?

1、是抛售外汇储备,回收人民币;

2、进行MLF、LPS逆操作、正回购等收缩货币政策,回收人民币;

3、出售国债,回收人民币;

4、其它货币量化紧缩政策回收人民币。

央行回收的货币都会消失的,本质上就是逆向印钱。这个时候,社会上的货币总量就会变少。

国家究竟发行了多少货币?

不好意思,这个问题没人能给出答案。由于央行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内是财政部的从属单位,职能比较模糊,并且早期的央行账户上许多数据记录都不连贯和不准确,造成了溯源基本不可能。因此,央行已经累计发行了多少货币(实物货币和电子货币)没人知道,甚至连央行自己也不清楚。

但每年增发多少货币还是有迹可循的。上面说过发行货币会体现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只要增发货币,就会“扩表”,只要回收货币,就会“缩表”。因此,每年看一看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扩容了多少,就知道当年增发了多少钱了。

需要说明的一点,印钱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印实物货币(纸币或硬币),另一种是印电子货币(只在银行账户上的数字体现)。

但要记住一点,国家不会无端端增发货币,而是社会有需求的时候才会增发。滥发货币,轻则导致物价无序上涨,重则破坏整个货币金融体系,得不偿失。

展开全文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