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东南部首次发现草原鼬族化石,就在楚雄这里→

旅游大百科

2023/07/05 14:37

亚洲东南部首次发现草原鼬族化石,就在楚雄这里→

近日,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团队在国际期刊《古世界》上发表学术论文,报道了一发现于元谋县苴那地区的鼬类化石,经鉴定属于一貂鼬(Eirictis)新物种——张氏貂鼬(Eirictis zhangi),这是在亚洲东南部第一次发现草原鼬族(Lyncodontini)的化石。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团队 供图

该研究材料是由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在2015年采自元谋苴那村元谋组,元谋组被认为是目前我国西南地区第四纪哺乳动物和地层标定的主要来源之一,其可分为四段,岩石地层学分析表明该标本产出层位为元谋组第三段,时代上大约属于早更新世(距今约170-260万年)。化石点的岩性主要为河流沉积物与细褐色粉砂和灰砂互层。

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脊椎动物演化研究团队 供图

该研究材料包括一个相对完整的下颌骨及带P4和M1的右上颌骨碎块,经研究人员研究观察,根据其具有更小的下颌骨尺寸,不同的上下臼齿的长度、宽度及比例,像平行四边形形状的M1表明其有不同的饮食的特征,认为其属于貂鼬(Eirictis)的一个新种,命名为张氏貂鼬(Eirictis zhangi),种名献给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张兆群教授,以纪念他在中国哺乳动物化石研究上的贡献。研究人员认为该物种前臼齿缩小和臼齿的轮廓等特征表明其体型缩小,上裂齿尖锐的圆锥形态表明其可能主要捕食啮齿类或鱼类。

元谋组拥有中国南方最早的类人猿化石记录,张氏貂鼬的发现提供了更衍生的捕食者可能与类人猿共存和相互作用的证据。

该项研究中还对新的化石地点进行了简要的地层学和孢粉学分析,为气候和植被的快速变化提供了证据,研究结果进一步为元谋盆地与华北地区的联系提供了支持,表明元谋盆地与其他华南地区的环境不同,并为华南早期人类活动提供了新的认识。(崔雪芹)

来源丨中国科学报、春城晚报

编辑丨杨芬

审核丨符文华 李彦锟 杨福安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化石 #元谋 #脊椎动物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