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
主要央媒就美滥施关税发声:“天塌不下来”!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
打开
人民日报:中学食堂食材费被贪占四百多万,缩水校园餐肥了谁
打开
创新高!7.9亿人次!
打开
打开

北京科创辐射强者恒强 上海后来居上超北京

搜狐城市之光

2023/08/21 14:45

预计为您播报8分钟

新闻女声普通话播报

倍速1.0x
听新闻

文|搜狐城市 陈亚辉

2012~2021年,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年均增长12.3%,认定登记技术合同总量突破9万项,成交额为7005.7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1.6倍和2.8倍。此外,2021年北京流向外省份的技术合同成交额是2012年的3.1倍。

8月20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科技成果协同转化方面,报告指出,2012年至2021年,十年间北京取得了重要进展,并在对全国创新驱动发展的辐射溢出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

根据报告绘制的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网络图可以看到,从2000年到2010年再到2019年,北京始终处于互投网络的中心。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

图片来源:《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

图片来源:《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

报告对全国29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0-2019各年份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互投网络分析后发现:

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对全国其他城市的科技创新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对外辐射能力呈迅速上升趋势。

据《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整理 制图:搜狐城市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9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流出企业数量前十名城市中来自三大城市群的城市占比分别为70%、70%、90%、90%和80%。

其中,京津冀城市群层面,北京排名始终领先,而天津的排名则在2010年后下滑出全国前三,对外科技资本辐射能力呈下滑趋势。

珠三角城市群层面,深圳和广州“后来者居上〞,自2010年后一直稳居全国前五名位置。长三角城市群层面,各城市发展迅猛,其中杭州、南京、苏州的科技资本辐射能力呈逐年上升态势。

从京津冀城市群来看,北京对全国各城市的科学技术服务业投资辐射作用处于领先地位,天津的辐射能力呈下滑趋势,河北对外科技辐射能力则明显不足。

2000~2019年,按照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流出情况来看,北京流出的企业数量从2000年的818家增加到2005年的1400家、2010年的2121家、2015年的11616家,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35%、8.66%和40.51%,在此期回,北京对全国其他城市始终起着最重要的创新辐射高地的作用。

据《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整理 制图:搜狐城市

但是,2019年北京流出的企业数量为8582家,首次出现负增长,年均增长率为-7.29%。相比较而言,上海流出的企业数量则从2015年的6730家增加到2019年的13133家,年均增长率为18.19%,首次超越北京,排名第一。

另外,北京既是对外创新辐射的重要高地,也是吸纳创新科技资本的重要集聚地,上海与北京的排名比启并呈现“后来者居上”的趋势。

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5年,北京均以科学技术服务业资本流人企业数量排名第一而稳居榜首。2019年,上海在吸纳创新科技资本方面首次超越北京,排名第一。

据《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整理 制图:搜狐城市

报告进一步指出,北京在科技投资辐别和吸纳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但2019年上海首次超越了北京。因此,北京需要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高地。

从人才链来看,北京目前还存在人才短缺的问题,特别是开发创新产品和服务的资源不足,人才短缺严重。因此,需要进一步促进国际合作和思想交流,以确保北京始终处于技术进步的前沿。

由表5可知,2005~2019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从业人员总数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图片来源:《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

但对比来看,科技部(国家外专局)发布的2019年“魅力中国一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主题活动结果显示,上海再次排名第一。

2019年在沪工作的外国人数量为21.5万人,占全国的23.7%,居全国首位。上海市引进外籍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均居全国第一。

这说明,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北京的海外人才占比还证还不足。特别是随着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从而导致出现人才供不应求的局面。

从资本链来看,北京对科技成果的资本投资尚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方面的投资力度。

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未,北京市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规模为8103亿元,是2017年末的近3倍。2022年5月末,北京市科技型企业货款规模为6806亿元,比2017年末增长56%。

北京在创新创业领域的投资持续增加,但基础性研究项目投资回报周期长,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市场融资支持。

从政策链来看,北京市支持创新转型的政策仍不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对创新成果转化的指导性不足。

从区域科技创新系统来看,作为重要的创新源,北京对国内和国际的辐射作用明显。但从京津冀地区来看,北京科技成果“就近转化”的效果并不显著。

北京流向河北的科技成果情况/《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

北京流向天津的科技成果情识/《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北京市 #辐射 #城市群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暂无评论,你来说说?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00:21

看看美国的中餐馆有多猛?走进这家店我以为我一秒穿越到西安了~~位于西雅图市区华盛顿大学旁的西安味道餐厅,门口戳着俩兵马俑~~秦始皇来了都得服~~#三月记录世界 #我的海外生活

打开APP 318播放
01:15

确实很欧美!Lisa新曲FXTW舞蹈版reaction

打开APP 337播放
00:25

【广东】小孩哥撒网十秒捞起满网鱼 旁人惊叹:看似随意 实则太专业

打开APP 1141播放
00:55

【贵州】3岁小孩姐熟练展示空翻,动作丝滑一气呵成

打开APP 490播放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