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年,灿然一新

河南日报

2024/05/16 10:14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王小萍 赵力文

你见过没有生绿锈的青铜器文物吗?你见过温润灼灼的玉器文物吗?在位于三门峡市的虢国博物馆,这两样都能看到。5月14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物探源集中采访活动的记者们,惊喜地发现了“宝藏”所在。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兽叔铜盨( x ǔ)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990年虢国墓地M2006孟姑墓出土

吉金灿灿,美玉灼灼

走入虢国博物馆,馆藏的兽叔铜盨历经两千多年,现在仍保存完好,基本没有锈蚀,保持着金光灿灿的状态,是罕见的青铜文物精品。

记者看到,该青铜器盖口呈椭长方形,盖面凸起,腹壁向外微鼓,两侧各有一个龙首耳,支钮两侧都刻有云纹,器物上有铭文4行33字。根据铭文内容可知,这是兽(单)国贵族为女儿嫁到虢国专门制作的陪嫁品。

另一件玉器——人龙纹玉璋,是虢国墓地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被视作虢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整体来看,是个屈膝蹲姿状的侧面男子形象,由完整的和田青玉精心雕刻而成,局部呈现黄褐色,晶莹剔透,非常温润。如果走近会看到,还有流畅传神、生动飘逸的龙纹图案,工艺极为精细。

人龙纹玉璋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990年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出土

“这件玉璋最薄处只有3毫米,最厚处只有7毫米。在这么薄的地方两面刻有相同的纹饰,是非常不容易的。”讲解员赵琳莹介绍,这件玉璋是祭祀山川河流的礼器,集中体现了西周中晚期的玉器工艺。

六璜联珠组玉佩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990年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出土

在该馆,还有一组六璜联珠组玉佩,展示台上平放着大概有1.3米,人佩戴上会更长,估计到膝盖处。据说,它的主人是虢国国君。有人问,在古代男人也佩戴这么华丽的玉饰吗?那你一定想不到,古人佩带组玉佩,是为了显示佩戴者走路的仪态,走路步幅不可太大,以免佩玉叮当作响。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风度翩翩的虢国国君形象。

虢国墓地出土了大量珍贵玉器,工艺精湛,瑰丽璀璨,被誉为我国先秦时期的艺术珍品。据说,虢国墓地总共出土6000多件(套)玉器,不仅有玉琮、玉璧、玉圭、玉佩等象征身份的礼仪玉器,还有各式各样单体的动物玉雕,小巧可爱,生动传神。

玉鹅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1990年虢国墓地M2009虢仲墓出土

在虢国博物馆展出的动物玉器中,有一件玉鹅雕得特别精巧,引得游客纷纷拍照留念。不知道当年工匠雕的是不是天鹅?如果是,想必是先秦时期西伯利亚的天鹅就来这里过冬了。

虢国文物代表了西周文化

虢国博物馆,修建于发掘的虢国墓地遗址之上。有关虢国的历史记载不多,但“假虞灭虢”和“唇亡齿寒”的故事大部分人都不陌生,这两个典故就源自虢国。虢国是西周初年的姬姓封国,开国国君是文王的弟弟,武王的叔父。当时,虢公辅佐周王征伐,参与大事决策。

1956年,位于三门峡市北部的上村岭一带的虢国墓地被发现。经过两次大规模发掘,共探明各类遗址500余处,发掘墓葬260多座,出土大量的玉器、青铜器等近3万件。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发掘的虢季、虢仲两座国君大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价值高和墓主人级别高,被评为“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中华第一剑”玉柄铁剑,就出土于虢国墓地,它的发现将我国人工冶铁的年代提前了近两个世纪。虢国太子墓出土的虎鸟纹阳燧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它让今人得以一窥2800年前太阳能“打火机”的真面目。通过出土的文物,考古工作者逐渐揭开虢国的历史谜团,了解那段历史的风云。

“虢国文物代表了西周文化的瑰宝,展现了独特的‘周风虢韵’。‘中华第一剑’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人龙纹玉璋反映了西周特有的‘一面坡’精美玉雕工艺。”虢国博物馆副馆长李清丽认为,虢国墓地的发现对研究两周时期的宗法、墓葬制度,以及虢国的历史文化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填补了虢国历史研究的空白。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虢国 #玉器 #文物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