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它是“最难预约的博物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2024/06/04 16:42

建筑外形似尊的中国历史研究院,坐落在北京中轴线的北延长线上。院内的中国考古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家以考古命名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经过了三年的内部试运转,中国考古博物馆于2023年9月15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因响应热烈,开放至今,被称为最难预约的博物馆。

6000多件展品“仓储式陈列”

全部都是真品

中国考古博物馆以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和珍贵的古籍文献为主要展示内容,常设展厅7000多平方米,展品6000多件。

刘国祥是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分管中国考古博物馆工作。据刘国祥介绍,考古博物馆里边展出的所有的文物都是真品,都是经过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

既看得到文物,又仿佛置身考古现场某个关键的时间节点,这是中国考古博物馆提供的一种特殊体验。在这里,公众不仅能读解文物所携带的信息,还能了解考古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考古博物馆内,文物被“仓储式陈列”,体现了考古学鲜明的学科特色:着重于遗迹和遗物的系列和类型,而不是孤立地、鉴赏式地研究单个器物。

刘国祥:我们是考古博物馆,不是普通的艺术馆,考古博物馆在展出的时候,就要展出成组的器物。

“沉浸式体验”也是中国考古博物馆的一大特色,文物不能拿在手里把玩,但是科技可以让文物活起来。

通过互动智慧屏,选中一款感兴趣的文物,用手指放大和转动,就可以全方位无死角近距离观赏文物的各种细节。

此外,考古博物馆还使用了多种技术:视频呈现、多媒体互动、场景模拟、OLED透明显示屏、裸眼3D等,让观众自主参与,仿佛置身于古代社会,在当下的氛围中体验历史,产生情感共鸣。

中国考古博物馆怎么逛?这些展品别错过

农业文明如何在中华大地起源?

在二层以“文明起源”为主题的展厅,考古发掘找到的植物种子,清晰展示了农业文明在中华大地起源的过程。

刘国祥:通过浮选法,我们认定粟、黍的栽培起源于中国。中国也是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目前我们发现最早的水稻也是在浙江上山遗址发现的,距今近万年。

兴隆洼文化先民如何制作玉首饰?

在公元前6200年至公元前5200年的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展示区,有三对六件环状的玉玦,其中一对玉耳环就是刘国祥1993年在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现的。

刘国祥介绍,玉玦呈正圆形,内径、外径完全一致,大小、重量也一致。玉中间的裂口,则是一种线切割的工艺。

刘国祥:用麻绳或兽毛,加上沙、水,就能把这个玉玦缺口给剌出来,以柔克刚。兴隆洼文化先民距今8000年左右,在没有金属工具的前提下,掌握了这种玉雕的工艺技术,可以说是非常先进的。

比甲骨文还早的文字长啥样?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陶扁壶经专家认定,距今4000年左右,扁壶上的文字引发了人们对甲骨文之前中国文字的探讨。

刘国祥:这是朱书中的‘文’字,是目前我们所能确认的最早的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距今4000年左右。

这条龙为什么是“超级国宝”?

考古博物馆三层的“宅兹中国”,主要讲述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展出的多件展品都是国宝级文物。出土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绿松石龙形器,则被称为“超级国宝”。

刘国祥介绍,绿松石龙形器在一座墓葬里被发现,长64.5厘米,由2000多片绿松石镶嵌而成。考古人员把它套箱整取带回了实验室清理,才能完整地把它呈现出来。

刘国祥:这条龙中部有一个铜铃,铜铃里边还有一个铃舌,铃舌是用玉做的。龙头部呈方形,鼻头是一个蒜头状的绿松石,鼻梁由两段玉和一段绿松石制成,双目镶嵌玉石,工艺技术非常高超。

△绿松石龙形器已被学术界普遍认定,是华夏龙图腾最直接、最正统的根源。

中国考古学走过百年历程,以坚实的考古实物资料揭示了中国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年文明史延续传承的文化谱系,而中国考古博物馆则是考古和公众沟通的窗口,它的受欢迎程度源于公众对考古的好奇和对文化传承的热情。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博物馆 # #文物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