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司马南,任你去联想

海涛评论

2025/03/21 22:51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去年11月,司马南的社交账号突然“停更”。销声匿迹数月后,司马南突然有了新消息。

321日一早,央媒消息,依托税收大数据分析,发现司马南涉嫌偷税,依法立案检查。经查,司马南通过隐匿收入、虚假申报等手段,少缴税 462万多元,依法加收滞纳金、罚款 900多万元。

看到这消息,我首先想到的是, 税收大数据可真是厉害,一查一个准儿。

司马南的塌房,难免不让人浮想联翩。我朋友圈里一片叫好声,甚至有人说“大快人心”。这 4个字让我想起了郭沫若的“名句”——大快人心事,揪出四人帮。

司马南“倒霉”,为什么这么多人开心呢?

因为司马南曾经长期攻击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而民营经济提供了多数的就业岗位。司马南的言论,从某种程度上说,危及到很多人的饭碗。

还因为司马南的言行长期“畅行无阻”,还成了网络红人舆论大 V,甚至被拥趸为“爱国者”,被一些人视为“旗手”、“风向标”。这难免让很多人觉得,司马南是有“靠山”的,如今看其实有也啥背景嘛。

如今,司马南因为偷税恐怕要“身败名裂”——至少他的“爱国者”形象坍塌了,爱国者怎么可能偷“国家的钱”呢?这不妥妥的“爱国贼”么?

另外,从披露的情况看,司马南实控的企业少缴企业所得税 70多万,这说明他也是“民企老板”啊,也是个“资本家”啊。

总之,尽管司马南自辩偷税是因为MCN机构未代缴,但他的人设是立不住了。

有必要回顾一下司马南曾经如何攻击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我问了一下 Deepseek,它给出的答案如下(有精简)——

司马南曾多次质疑民营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贡献。他在 2020年的视频中引用 2013年的数据,称 “500家民企纳税总额不敌一家中石油 。这一言论被批评为断章取义,且数据过时,未能反映民营经济的实际作用。

司马南曾多次针对知名民营企业家发表攻击性言论。他曾对联想集团提出 七宗罪 的指控,包括 国有资产流失 重用外国高管 等,但这些指控后来被专业人士反驳为缺乏事实依据。

司马南曾贬低民营企业的社会价值。他曾称民营企业虽然数量多,但纳税水平低,利润被私人老板独占,未能有效回馈社会。他还将民营企业家称为 资本家 ,并暗示他们的成功建立在剥削劳动者之上。

这些言论明显与“官方文件”精神相悖,却又长期畅行无阻且有数千万粉丝,这当然会让人浮想联翩。

当一个人“胡说八道”却能赢得无数掌声,这会让他坚持胡说八道,以至于“官方文件”都会被当成“假的”。这可能会让他忘掉“初心”——与MCN机构合作,初心当然是为了挣钱,却沉迷于“为国为民”、“爱国叙事”的高大上之中。是粉丝塑造了网红,还是网红忽悠了粉丝,有时候难以分清,但纵观不少网红的结局可以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网红往往最后会成为另一个自己。

我坚定地认为司马南的一些言论或指控是胡说八道,然而从法律上讲,“胡说八道”也是他的权利,应该是“言论自由”。尽管他的“自由”让很多人恶心,然而这与偷税被罚毫无关系。有趣之处就在于,大家都觉得有关系。

现实世界常常表现出这样一个特点,两条看似不搭界的平行线,常常会被理解为“一个行为两块牌子”。

比如,爱国者与爱国贼可能是同一个人的两块牌子。

比如,司马南胡说八道表面是“为国为民”,实际上是加入了MCN机构切入的一个“爱国赛道”,表面上是在用言论“爱国”,实际上是做流量生意谋利。逻辑上看,爱国与谋利看上去是八竿子打不着的。

比如,司马南长期胡说八道却能畅行无阻,他的这种言行被很多人理解为抑制民营经济的风向标。逻辑上看,这俩事儿也八竿子打不着。

比如,查税是对司马南的偷税行为进行行政处罚,这事儿被一些人理解为鼓励民营经济。逻辑上看,这也是八竿子打不着。

一个事情是怎样是一回事儿,这个事情被大家认为是怎样又是一回事儿。有点看破别说破各怀心腹事的感觉,也有点你懂我懂大家都懂的感觉,于是事情就显得玄妙,也就有了解读空间。

每当遇到这种让人头晕的情况,我愿意回到基本的事实中来。

事实1,司马南曾经攻击民营经济。

事实2,司马南被揪出来因为他偷税了。

这俩事儿在书面上毫无关联,至少新闻通稿里没对他过往言论提及一个字,至于你在理解这俩事儿时把二者关联起来,甚至读出又一个春天来了,那谁也管不着。就像水浒传的原著里,宋江是一条好汉且有及时雨的好名声,但很多人从字里行间读出他是个大奸大恶。你怎么读,谁也管不着。

水浒的魅力就在于此,现实的玄妙也在于此,都是开放式的,任你联想。

展开全文
文章关键词
#司马南 #言论 #民营经济

大家都在聊

热门评论

相关推荐

热门视频

查看更多视频

热点搜索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
打开APP 追踪24小时热点新闻